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加大创新力度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李梦扬2025-05-22 07:52

近日,联影医疗举行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公司董事长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张强表示,2024年,在全球化拓展与“高举高打”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公司实现中国市场占有率、国际业务收入、高端设备及服务收入等多项核心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展望未来,围绕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公司将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功能持续创新,全面提升市场份额。

近期,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密集举行。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医疗器械创新研发进展、海外市场布局成为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的反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启动,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呈现持续改善趋势,医疗设备公司业绩有望复苏。此外,医疗器械出海趋势向好,不少龙头公司加快了海外市场开拓和本地化深耕。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根据联影医疗日前披露的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同比增长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同比增长1.87%。

张强介绍,2024年,国内医疗设备行业受到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节奏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阶段性错配,使得整体增速放缓。根据众成数科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医疗设备招投标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约67%。同时公司在今年一季度也迎来业绩回暖,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和市场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公司实现海外业务营业收入22.66亿元,同比增长35.07%,占总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张强表示,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和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深化,短期内公司将聚焦提升出海能力,夯实本地化营销与服务体系;中期来看,公司将加快全球业务扩张步伐,进一步拓展市场覆盖与产品渗透;长期来看,公司致力于实现全球技术引领,与客户建立长期共赢的生态合作关系。

研发方面,2024年联影医疗研发投入达到22.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95%,同比提升5.14个百分点。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兼首席投资官蔡涛表示,在强有力的研发投入之下,配合“高端突破+基盘稳固”的策略,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联影医疗推出了从临床经济型到高端科研型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其中获批上市产品超20款,尤其是中高端产品凭借着市场竞争力对公司营收的贡献正在持续扩大。

“联影医疗始终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多项重大突破,逐步建立起涵盖磁体、射频和功率放大器、球管、高压发生器及探测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蔡涛称。

具体到AI技术,张强表示:“随着AI技术与大模型的蓬勃发展,医疗影像行业正迎来全方位变革。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已从底层技术创新迈向深度临床赋能。”目前联影医疗已打造了跨产品线的完整数智化超级平台,各产品线均已完成智能化技术平台的开发与搭载,实现了AI技术的源头级赋能,并推动了多模态、跨尺度诊疗技术的创新。

完善海外市场布局

近期,多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记者梳理发现,医疗设备更新政策、医疗器械创新研发进展、海外市场布局等多方面情况频频被投资者追问。

迈瑞医疗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网上业绩说明会上透露,自去年12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的医疗设备月度招标数据呈现持续复苏态势。随着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步启动,医疗设备月度招标数据的复苏如果能够持续,公司有信心国内业务将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迎来重大拐点。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对此,联影医疗董事、总经理、联席首席执行官谭国陞近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该方案作为一项覆盖2024年至2027年的中长期政策,在2025年及未来几年对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在政策推动下,医疗设备市场的潜在需求将被逐步激活。加之政策周期延续至2027年,市场需求具备良好的延续性和成长性。

近年来,不少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安图生物董事长苗拥军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通过阵地式研发,持续打造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并不断加强生产经营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公司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新产业在日前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推动终端用户的覆盖。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方面,公司推出了单机测试速度600个测试/小时的MAGLUMI X8和单机测试速度1000个测试/小时的MAGLUMI X10,不断突破单机测试速度纪录,满足中大型终端用户的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四大技术平台的高效协同优势,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在国际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目前公司在海外各区域布局正逐步完善,今年有信心延续良好态势。”鱼跃医疗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公司在以东南亚、欧洲、南美为代表的区域收入体量已经有一定规模,未来将在这些区域内强化人才配置,增强文化协同,促进营收进一步增长。在北美市场,公司持续加强与战略伙伴的合作共赢,推进呼吸治疗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此外,公司将进一步挖掘中东、非洲等区域的市场机会。

“国际市场方面,公司今年一季度国际业务同比增长不到5%,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国际业务基数较高。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力度建设海外本地化平台。”迈瑞医疗表示。

提升创新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相关政策支持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

根据国家药监局于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5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8个,创新医疗器械批准数量连续两年维持高位。

平安证券表示,2025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相关创新性产品有望迎来更好的支付环境,获得更快发展。

业绩方面,国泰海通证券分析称,2024年启动的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政策由于政策覆盖面广、周期长、涉及环节多,使得部分市场需求出现暂时性积压。展望未来,随着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的反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启动,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将呈现持续改善趋势,医疗设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复苏。

海外市场方面,国泰海通证券表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具备工程师优势、产业工人群体优势及完善供应链优势,产品全球性价比突出。从细分板块看,医疗器械出海呈现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以及从低值耗材逐步向高端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拓展的趋势。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