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梁谦刚
“十四五” 时期,中国投身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在诸多关键领域披荆斩棘,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本文为《数说“十四五”》第二篇,从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和影响力等角度,展示我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中国科技全球引领力跃升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从5G通信技术引领全球,到高铁网络重塑世界交通格局,从量子计算的前沿突破,到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大放异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上年上升1位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上年的24个,位居世界第一,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中国科技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具备强大影响力。据央视新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24年9月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可以被看作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2023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4227篇,占世界总量的27.7%,排在世界第一位。
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密切相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3%;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并进一步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2024年我国共授予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件。截至2024年末,境内有效发明专利达468.2万件,相比2020年末增长1.12倍。一串串鲜活的数据,反映出我国正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技术市场作为我国五大要素市场之一,其发展水平影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效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提前完成《“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确定的5万亿元目标。
中国5G技术领跑全球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多个细分领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信息通信这一引领时代变革的前沿领域,中国的表现堪称惊艳。5G技术作为这场通信革命的先锋,中国牢牢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制高点。
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标准制定的国际舞台,中国科研人员与企业紧密协作,主导并推动着5G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5G网络建设进程中,我国更是展现出惊人的速度与规模。截至2024年底,中国5G基站数达425.1万个,占移动电话基站数的33.6%,千兆用户突破2亿,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当5G技术仍在持续深耕应用场景时,我国已将目光投向6G。工信部指导成立的IMT-2030(6G)推进组,正在凝聚合力推动6G创新,包括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了相关技术成熟。
中国制造向智造跃迁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在全球市场独具优势。《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国家级集群规模达到80家,首次实现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全覆盖。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制造强国之路,“灯塔工厂”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可或缺。“灯塔工厂”是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代表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
“十四五” 期间,我国入选“灯塔工厂”数量快速攀升。据世界经济论坛,截至2025年1月,全球“灯塔工厂”已连续发布8年共计13批次,累计数量达到189家,我国有78家,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劲实力,彰显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跃迁,也折射出中国制造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些“灯塔工厂”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得到深度融合与应用。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流程进行精准优化与预测性维护;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灵活协作,完成复杂、精细的操作任务,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智能生产网络。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的 “灯塔工厂”,从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到整车的检测、下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产品质量一致性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跻身全球前列
人工智能(AI)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一批类似DeepSeek的中国科技企业,开源共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遍应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全力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全球2024年新公开的4.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我国占比61.5%。
算力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主导权的重要手段。中国正积极实施“人工智能+”战略,持续加大在算力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优化全国算力中心布局,以应对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算力需求。《中国算力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国内建成、在建、拟建的智算中心已达百余家,遍布我国30座城市。
赛迪顾问认为,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增速领跑全球。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
在 “十四五” 科技创新的征程中,中国在信息通信、能源电力、交通、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更为全球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迈进,创造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