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为表所困”乱象,要“治表”更要治本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龙敏飞2025-05-20 07:55

上午发通知下午就要交,身份证号就有6种填报要求,相同信息重复填、多头报,有的地方一年要报送的表超2200份……一段时期以来,因填表报数催生的怪象频出,成为基层负担中的顽瘴痼疾,饱受诟病。近年来,中央出台系列举措,坚决反对随意填表报数的形式主义做法,各地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治理。(见5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基层干部“为表所困”的现象的确客观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使用“表格汇报”这一工作方法过多过滥,违背了基本工作规律。究其根源,是治理观念的错位,是形式主义作祟。部分领导干部对治理现代化存在片面认知,他们热衷于数据的表象,习惯性将填表等同于落实工作,将填表的数量等同于治理的效能,但却忽视了数据治理的本质。数据本应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工具,在一些地方却异化为束缚基层手脚的枷锁,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值得反思。

基层干部“为表所困”,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当基层需要填报的表格数不胜数,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应付,只能凭经验估报数据,让表格价值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基层干部频繁地应对各类表格,也挤压了其工作时间,影响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基层治理的效能。

治理“为表所困”难题,既是为基层减负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如今,治理的方向在探索中逐渐清晰,各地涌现出的办法也有一定借鉴价值。比如,对需要基层上报的表格统一归口,并进行严格把关审核,确保填报表格的必要性;用好大数据技术,避免重复填报,推动“一表同享”等。未来,随着信息共享的推进,后期数据应用、维护的工作量肯定会增大,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升级、相关人才的培养,则是必须之举。

数据治理现代化是大势所趋,遏制“为表所困”乱象要“治表”更要治本。让数据多跑路、让干部少填表、让群众得实惠,才能更好实现数据治理现代化,为公众带来实在的技术红利。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