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要实现“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助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要知道,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两类。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报价利率(LPR)明显下行,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今年3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1%和3.6%,均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左右,同比下降约0.6个百分点。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3%,较2024年下降了0.3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
不过,在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企业仍然感觉融资成本过高,其原因在于非利息成本较高。非利息成本也就是融资费用,包括抵押费、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因涉及多个收费主体,而且收费名目多、不透明,还层层叠加,不像贷款利率那样清清楚楚,因而导致部分企业“体感”的融资成本仍较高。为此,金融监管总局明确指出,“稳价”不仅要稳定信贷服务价格,指导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而且还要深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规范与第三方合作,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要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就应该让企业知道在贷款时都有哪些收费项目。2024年9月起,央行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个省份试点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银行会同企业填写《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即“贷款明白纸”),逐项填写企业获得贷款所需承担的利息和非利息成本,按统一方法折算成年化率,清晰、真实、全面展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一张“贷款明白纸”让企业全部的融资成本一目了然。截至2025年3月末,试点地区共组织完成对27万笔、1.53万亿元贷款的明示综合融资成本工作。
通过“贷款明白纸”对各类融资费用进行统一明示,不仅让企业清楚了各种收费项目及其收费主体,提高了融资“透明度”,保障了企业知情权,也让企业清晰了解是否充分享受了优惠政策,以及还有哪些减免空间,或通过议价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有助于推动融资成本下降。
笔者认为,在企业贷款非利息收费名目繁多,占整体融资成本的比重甚至高于利息成本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共同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一方面,银行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合理确定信贷价格。要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风险状况等,科学合理确定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增强业务发展可持续性。要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专业化体系建设,提升业务集约化管理水平,提高风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与此同时,银行还需要消除阻碍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隐性壁垒,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简化业务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适合其经营特点的金融服务。并规范与第三方合作行为,增强自主服务能力,改善客户触达,缩短融资链条,降低小微企业实际承担的综合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银行在服务企业融资过程中,还应加强与财政部门、担保机构等合作,多渠道破解融资贵。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也要积极主动降低收费,发挥合力效应,共同努力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和财务制度,维护并提升企业信誉,为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奠定坚实基础。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