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连续两年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活动。从中上协5月15日发布报告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具箱持续完善。除重视制度筑基、创新沟通形式、丰富沟通渠道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动深化价值传递、做好价值共享,强化市值管理,筑牢投资者信任防线,努力构筑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新生态。
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体系
本年度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投资者档案管理制度及投资者接待和推广制度的公司占比分别提升14.67%、20.97%和21.22%。上市公司以投关工作制度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投关工作部门责任、与投资者沟通内容、工作标准,保障公司投关工作遵循合规性、平等性、主动性、诚实守信原则。
制度保障方面,披露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便利及平等对待方面的公司占比上升较为显著(26.58%)。投关制度要求披露的内容中涉及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ESG)、股东权利行使、投资者诉求处理、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方面相较于上一年度已有显著上升,体现出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
上市公司重视打造专业投关人才梯队。多数公司要求投关队伍构成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熟悉公司治理、财务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上市公司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通过内外部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专题学习、内部研讨、外部交流等方式提升团队对宏观经济形势、监管政策法规、最新优秀实践做法的认知,精进专业技能,从日常咨询接待到重大决策沟通,从市场动态解读到投资风险提示,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数字技术驱动投关沟通多维升级
在巩固公司官网、证券交易所、中国投资者网等官方及公益性信息披露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上市公司主动适应数字化传播趋势,积极构建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矩阵。
通过创新内容策划与传播策略,运用图文解读、视频直播、互动H5等多元形式,打造立体化、场景化的信息传播体系,有效提升市场传播效能。不仅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动态、战略规划等核心信息,还通过企业文化故事、品牌价值解读等特色内容,助力投资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发展脉络与核心竞争力,切实架起与投资者之间的高效沟通桥梁。
数据显示,新媒体渠道使用率超70%,上市公司主动邀请股东“走进上市公司”,通过开设云展厅、产品品鉴日等方式丰富与投资者的面对面交流,邀请分析师、行研专家等外聘专业人员出席,提升双向交流的深度和专业性。部分上市公司也在探索通过境外路演、推介等活动提升国际评级、增强公司全球化投资价值。
上市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的“含金量”不断提升,跃升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价值传递的核心纽带。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重视业绩发布全过程,从满足合规转变为价值传递、坦诚交流。
数据显示,2024年年报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的出席率高达98.5%,出席率稳步增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出席率突破八成。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深刻认识到业绩说明会的重要意义,主动打破沟通壁垒,将其打造为与中小投资者“零距离交流”的重要窗口。
此外,上市公司持续深化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多维度数据整合与智能化分析手段,构建全面立体的投资者服务体系。一方面,依托定期更新的股东名册,结合自主搭建的投资者信息数据库,系统性归集投资者的持股规模、交易习惯、关注焦点等核心数据;另一方面,引入AI智能分析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行为特征与投资偏好,精准绘制投资者画像,科学划分投资者群体。上市公司为不同类型投资者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策略,提供分众化管理方案,有效提升投资者沟通的精准度与实效性,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从“广覆盖”向“深服务”转型升级。
从“要披露”到“愿披露”,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披意愿增强
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积极强化自愿性信息披露,主动拓展信息披露广度与深度,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依据。部分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占比提升至近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着力完善舆情管理体系,从优化组织架构、规范监控流程等方面入手,构建科学高效的舆情管理机制。
众多公司将舆情管理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董事长牵头或由党委领导、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舆情分级标准、制定应对预案、规范监测要求和处置流程,全方位筑牢舆情防控屏障。同时,部分公司通过深化媒体合作、搭建舆情监测数据库,并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舆情实时监控,积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增进投资者对企业的理解与认同。还有公司通过组织媒体采访、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等方式,主动引导舆论导向,持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以市值管理为翼,助力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上市公司正系统性构建市值管理体系,通过组建高效协同的市值管理小组,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管理层牵头定期召开市值管理会议,实时跟踪资本市场动态,精准把握市值走势。部分企业将市值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高管合规意识,持续提升履职能力,确保市值管理举措有效落地。
在实践层面,多家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研究与诊断,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包含股价综合增长率、动态市盈率、流动性、股东结构等在内的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即时调控。通过以上管理手段,部分企业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长期稳定型投资者占比提高,已在市值规模提升、市值稳定性增强方面取得成效。
此外,现金分红、特别分红、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并购重组等正在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真金白银的回报,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上市公司逐步增强市场信心,夯实投资者信任基础。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