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时科技携储能创新成果亮相CIBF2025 绿色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5-15 10:30

5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CIBF)在深圳拉开帷幕。四川金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51.SZ)(以下简称“金时科技”)携子公司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时新能”)首次以新能源企业身份亮相(展位号14T016),展出多项自主研发的储能技术成果,系统呈现公司在绿色转型道路上的阶段性突破。

全产业链布局支撑战略转型

自2019年起,金时科技围绕“双碳”目标启动从传统制造迈向新能源赛道的战略转型,重点聚焦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及材料研发领域,构建起涵盖从电极活性材料基础研发,到模组系统集成应用,再到终端场景深度适配的“料—材—器—用”全产业链布局。

在此基础上,金时科技于2021年设立子公司金时新能,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杨维清教授团队的产学研合作,成功突破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国产化技术壁垒,将产品性能推至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公司通过并购千页科技,进一步为储能安全领域注入新动能,形成“源—储—控”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逐步由传统产业“跟随者”向新能源领域“引领者”蜕变。

聚焦储能三大核心技术

此次展会上,金时科技带来了三项核心成果,体现出企业在储能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

一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高功率密度、宽温度范围、长循环寿命等特点的超级电容器。其内阻低至0.18MΩ,突破了电极材料微观结构。相较于行业平均水平,5%的容量一致性偏差意味着电网调频响应速度提高,设备寿命延长。从风电变桨系统的瞬时功率补偿,到电梯能量回馈的精准控制,这些“能源调节器”正在重新定义短时高功率场景的储能逻辑,为超级电容带来“效率革命”。

二是金时科技开发的采用超级电容+锂电池的1.25MW/5MWh耦合储能系统。通过独创的“功率—时间”二维解耦算法,系统可智能分配两种技术的出力比例,在调频效率提升的同时,将循环寿命推至百万次量级。与之配套的液氮消防方案更显颠覆性——5秒灭火、1分钟降温至-150℃的技术指标,让储能安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干预”。

三是公司利用椰壳、苎麻等生物质为原料开发的高性能活性炭材料,既降低了超级电容的碳足迹,还打通了“农业废弃物—高附加值材料—绿色储能设备”的循环链条。

强化产学研联动,加快成果转化

“真正的技术壁垒,源于对基础科学的敬畏。”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夯实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快产业化步伐,力争在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上构筑竞争壁垒。金时科技强调产学研融合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依托西南交大科研资源,公司已建成年产2.4GWh的模组生产线,引入纳米材料制备与AI质检系统,提升产品落地效率。

推进行业标准制定 构建能源生态的“中国方案”

作为行业标准编写、引领行业标准规范的起草单位之一,金时科技正将实践积累转化为行业共识。公司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生态价值的共创。”未来将在“技术领先、生态协同”基础上,探索绿色储能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CIS)

校对:刘榕枝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