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券商客户经理考核指标曝光 短期效应不可靠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陈晨 李娜2025-05-15 08:53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中的经纪业务无疑是其最大的根基。重视度的提升也意味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直接体现就是一线券商经纪人背负的各种考核压力。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一份银河证券客户经理试用期考核指标。这份流传的考核指标是关于银河证券试用期拓展类客户经理的考核,且考核体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考核指标包括有效户、客户净资产和创收。具体情况是:入职后,前5个自然月内(含入职当月),下述3个条件拓展类客户经理都未达到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营业部应与该客户经理直接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前5个自然月累计新增有效户25户;二是前5个自然月累计开发客户净资产达到400万元;三是前5个自然月累计开发创收达到6000元。若是入职第5个自然月,拓展类客户经理未达到营业部考核指标要求的,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营业部应与该客户经理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另外,拓展类客户经理转正后,每个月对其进行适岗状态考核,根据不同在岗时间执行不同考核指标和标准,年化累计积分计算。入职后7~12个月,考核标准转为年度目标导向,要求拓展类客户经理按进度完成年度新开门槛值考核,或是拓展类客户经理当月年化累计积分不低于5万分。

日前,记者就上述考核指标向银河证券求证,但截至发稿,公司未对此作出正面回应。记者通过知情人士交叉验证,该考核指标确系银河证券内部针对拓展类客户经理试用期的考核要求。“我在2024年9月深圳面试时被告知的要求是,需完成25个有效户的开发,实现6000元的创收以及拉来400万元资金。”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当时面试的时候是口头告知我的,底薪3500元,我最终没去。”

考核标准是否容易实现?

记者以上述考核指标为样本,拟探寻银河证券这家老牌券商背后的转型阵痛以及对行业有怎样的启示。

通常,券商营业部招聘一名客户经理或财富顾问的成本需要考虑其自身业务所带来的创收覆盖,并且希望给营业部带来更多价值。考核对象主要是新开发的有效客户数量,新开发的客户所带来的新资产,以及对应资产量下所销售的产品。

“比较而言,银河证券这个考核标准更加强调客户的资产规模,而不是创收方向。具体来说,前5个自然月累计开发客户净资产达到400万元,比起有些券商的要求,这个略高。不过,很多时候,券商对试用人员的考核周期是6个自然月。”某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上述中型券商财富管理部人士则直言:“我们公司对试用人员的考核是连续6个自然月累计开发客户净资产达到300万元。”

有券商营业部人士算了一笔账,按照6000元的创收标准,以万分之一的佣金标准计算,需要6000万元的交易量,其中含交易所规费。6000万元交易量按照月度周转率4倍算,可能需要1500万元客户资产。按照户均20万元资产计算,可能需要75个客户。

深圳某券商人士向记者坦言,公司要求营销拓展岗的试用岗位,6个自然月累计创收1.6万元至1.8万元。上海某券商财富管理线人士则表示:“公司要求6个自然月累计创收标准也是几万元。”

至于前5个自然月累计新增有效户25户,接受采访的多位券商人士则表示,关于有效客户的标准,每家券商的定义并不一致。有的券商是以季度日均资产规模为考核目标,有的券商是以季度月均资产规模为考核标准,还有的券商是以佣金为标准等。不同券商的考核不一样。考虑到地区经济差异,同一家券商不同地区的考核标准也有所不同。

那么,上述考核标准是否容易实现?“如果赶在类似2024年9月下旬,还是很容易实现,如果是在过往大熊市时期,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并非易事。”前述深圳券商人士指出。

前述上海券商财富管理线人士表示:“试用能不能通过考核,关键还是看自身的资源是否足够。有足够的资源还是很轻松的,如果手中没有资源,即使试用通过,转正后的考核压力也比较大。”

“这些考核指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入券商后,给你定级,你能拿到多少收入。考核周期是评估是否通过试用期或者转正后定级、调级的主要周期。资源不够强,自掏腰包两三年后,无法承担亏损,自然也会被所在券商优化。这个行业还是靠天吃饭。”该上海券商财富管理线人士进一步表示。

经纪业务陷入发展困境

其实,银河证券的经纪业务确实是其传统优势业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在经纪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中,银河证券营业部数量独占鳌头。截至2024年末,银河证券在全国共设立了461家证券营业部,是唯一一家营业部数量超过400家的券商。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君安(已更名为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营业部数量分别为346家、330家和303家。此外,申万宏源、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和中金公司营业部数量也均在200家以上;国信证券则有174家。

在营业部数量规模加持下,银河证券的客户增长量保持每年百万级的增速。统计显示,2021~2024年,银河证券新开客户数量分别约为116万户、111万户、150万户和180万户。

银河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客户总数超过1730万户,托管证券总市值人民币5.09万亿元,注册投资顾问4056人,较2023年末增长6.8%。

然而,营业部数量稳居行业首位以及年均百万级的客户增长量,与银河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据记者统计,2021~2023年,银河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83.31亿元逐年递减至55.02亿元,行业排名也从第三跌落至第七。2024年上半年,这样的情况并未改观,当期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25.10亿元,依旧排名第七。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2024年9月末,随着一揽子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部署加速落地,市场主要指数触底反弹、震荡上行,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显著提升。银河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也随之回升,2024年全年实现经纪业务收入61.89亿元,同比增长约12%,排名也升至第五,与第六和第七的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差距并不大。

银河证券执委会委员、董秘、业务总监刘冰曾公开谈道,“庞大的网点与客群是银河证券的重要优势。”而从前述来看,如何将网点与客群优势转化为业绩与市场地位“胜势”,走出“规模不经济”的发展困境是一大难题。

考核不应依靠短期效应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近20家券商开启了春季招聘。分支机构的财富管理类岗位则是2025年券商招聘最多的岗位。

“目前公司一直在大量招人,但是现在市场佣金率这么低,考核难度大,很难招到人。”某区域型券商表示。

当前,券商财富管理行业普遍采取“高淘汰+高激励”模式。薪酬方面,高净值客户服务团队通常享受更高的业绩提成比例。对核心岗位薪酬的激励也有不同的长期绑定机制。同时,短期考核标准也比较严格,投顾需承担客户开发规模、资产保有量、产品销量等关键绩效指标,未达标者面临降薪或淘汰风险。分支机构年度排名垫底团队可能被裁撤或重组。

整体而言,头部券商通过高激励吸引顶尖人才构建“护城河”,中小券商则依赖“高激励换规模”策略参与竞争,进一步推高行业整体淘汰率。对此,有券商从业者更是犀利直言称,一些券商面对市场竞争,就是暗自通过人海战术薅员工羊毛。

也有行业人士评价称,当前券商财富管理行业的“高激励”本质是以资源倾斜争夺稀缺人才,而“高淘汰”则源于业务升级和监管合规的双重压力。这一模式在短期内或延续,但长期可能随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数字化转型走向分化。

另外,也有券商行业人士认为,证券财富管理考核依靠的短期效应,目前是所有券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当前财富管理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其一,经纪业务佣金率已逼近成本红线,传统价格战空间几近耗尽;其二,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对第三阶段销售费用的限制性措施,使得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收紧。这种趋势预示着,缺乏价值创造属性的通道类收费业务将遭遇全面挤压,高佣金通道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在获客、获金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若一线从业人员过度追逐短期业绩而忽视客户真实需求,且总部缺乏多元化收入支撑体系,极易诱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风险。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券商通过强化考核排名机制驱动业务扩张,却未建立与之匹配的客户服务价值创造激励体系。这种以员工高流动性为代价的短期资源获取模式,可能演变为行业新的仲裁诉讼风险点和舆情危机引爆点。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谈到出台《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推动基金投顾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这种转型要求券商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生态,短期需平衡业绩考核与客户资产健康管理诉求,长期则需完成三大维度建设,一是获取必要的业务资格准入门槛;二是建立管理层与股东层具备战略定力的治理机制;三是搭建资管与财富体系,调整当前行业在产品谱系、考核指标、制度流程等方面均存在的结构性短板。

当前正处于财富管理转型的历史性窗口期,券商若仍固守传统销售思维,执着于规模扩张而忽视服务能力建设与价值体系重构,必将错失财富管理转型的历史性机遇。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