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闭环型企业曼孚科技登榜准独角兽,AI基础设施迎来价值重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马乐为2025-05-14 16:14

在近日公布的2025杭州独角兽与准独角兽企业榜单中,一家长期深耕“AI底层数据体系”的企业悄然上榜。它并不追逐模型风口,也鲜有算法论文加持,却在众多大模型概念热词之间,以稳定、高效的数据工程能力站稳了脚跟。

这家企业,就是杭州本地成长起来的AI数据基础设施服务商——曼孚科技。

技术逻辑:做“AI时代的地基工程师”

曼孚科技成立于2018年,其产品核心并非模型、也非算法,而是一整套“采集—标注—管理—训练—推理”五段式的标准化数据生产系统。公司通过工程化方式重构AI项目开发链路,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准工业化”的数据支撑能力。

这意味着,从原始数据采集到落地推理部署,曼孚科技形成一套内部闭环的数据基础设施,而非传统碎片化的项目交付。

“它是那种做得扎实但看不见的企业。”一位接近公司的人士这样评价。

正是这种“基础设施导向”的产品逻辑,使得曼孚科技逐步从定制化标注服务商,成长为平台化工具提供者。据不完全统计,2022—2024年间,曼孚科技平台客户数增长超过300%,服务范围覆盖主机厂(全覆盖)、新势力造车、一线算法公司及全球Tier1大厂,月度平台活跃频次已突破1.5万次。

根据《创业邦》《极客网》等2023—2025年连续三年评选结果,曼孚科技稳居“自动驾驶数据标注企业TOP1”位置,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标准化平台+垂直场景深度覆盖”能力的数据基础设施企业。相比传统以人力为主的外包服务商,曼孚科技通过流程模块化与接口自动化,显著降低了单客户交付成本,构建了较强的运营与技术护城河。

投资判断:不是押中趋势,而是穿透结构

曼孚科技的早期支持者之一,是深圳市前海信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科技投资人徐绍煌。他在2020年就判断,“AI的发展最终将从模型之争,回落到对数据流程效率和工程化结构的控制权之争。”

在当时,资本市场正沉浸在大模型架构、算法突破的热潮中,而徐绍煌将注意力转向数据本身:“我们不押趋势,而是看结构,看谁能把整个数据工作流做成可以复制的标准流程。”

彼时曼孚科技的营收尚不突出、行业关注度不高,但其创始团队具备显著工程背景,在数据体系标准、流程设计、接口开放能力上展现出罕见的“平台基因”。

投后赋能:资本进入系统,能力开始闭环

投资并非终点。在进入曼孚科技后,徐绍煌开始深度参与公司的平台战略搭建,围绕“数据基础设施SaaS化”目标,对公司业务结构、客户协同、流程管控进行全面梳理。

他主导构建了模块化任务管理系统,引入横向可复用组件概念,协助团队重构客户交付流程,同时推动与小马智行、比亚迪等重点客户建立平台式合作关系——即不止于一次项目,而是进入客户数据开发全周期。

“曼孚科技要做的不是一次性数据清洗,而是成为AI开发的标准接口。”徐绍煌在内部会议中曾多次强调。

截至目前,公司已连续多次被《创业邦》《极客网》等评为“自动驾驶数据标注企业TOP1”,也在今年成功入选准独角兽榜单。

启示:AI基础建设,到了价值重估的临界点

在大模型与算力竞赛持续推进的2025年,越来越多行业人士开始意识到:AI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并非单纯依赖顶层模型堆叠,而在于“底层系统是否高效、可控、可复用”。

曼孚科技的登榜,意味着这一类“数据闭环型企业”正在被重新定义、重新估值。

“我们看一个AI企业值不值钱,未来可能不只是看模型表现,而是看它能不能将技术组织成系统,能不能降低行业整体的开发门槛。”徐绍煌说。

作为投资人,他强调: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押红利”,真正长远的机会往往藏在没人讲故事的地方。“AI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马乐为)

校对:廖胜超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