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退市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来源:深圳商报作者:詹钰叶2025-05-13 08:44

漫画:王建明

深圳商报记者 詹钰叶

因触及不同的强制退市情形,近来A股多家*ST公司陆续收到交易所送达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业内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既是风险出清的阵痛期,也是价值投资的机遇期。

二季度以来14家*ST公司收到告知书

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全面实施,以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四大维度构建起立体化退市体系,标志着A股退市制度进入“全链条严监管”时代。随着A股新一轮财报季到来,新规威力正在显现。根据公告,2025年二季度以来,A股至少有14家*ST公司宣布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其中多数触及了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少数触及了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

*ST人乐公告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显示,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9.3.12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和第五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中程公告称,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告显示,*ST中程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3.11条第三项和第五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工智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9.3.12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五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202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沪深京三大交易所也同步修订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进一步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并拓宽了多元化退出渠道。新规设置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交易类四类退市情形。新规增加了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公司(*ST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即要求*ST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无保留意见,否则将予以退市。目前看来,内控“非标”审计意见已颇有“杀伤力”。

此外,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未按期披露年报、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等多元退市渠道,也进一步促进了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例如,因触及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ST龙津日前收到深交所送达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ST恒立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已收到深交所送达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ST吉药在年报发布前就已经触及面值退市指标,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打造“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市场生态

渤海证券认为,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退市新规,以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四大维度构建起立体化退市体系,这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实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A股退市的执行机制也从“有进无出”到“应退尽退”,带来的市场影响是资金从“炒差炒壳”转向价值投资。

渤海证券称,2025年退市新规的实施,标志着A股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风险出清的阵痛期,也是价值投资的机遇期。通过建立系统化的风险识别框架、动态跟踪监管政策、优化资产配置策略,可在这场市场生态变革中实现稳健收益。展望未来,在政策优化方向上,可考虑实行市场化退市机制,即研究建立“市值+流动性”动态退市指标,替代单一静态标准;强化投资者赔偿,推动“保荐机构连带赔偿”常态化;完善三板市场,提升流动性,探索做市商制度,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