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数智化建设是工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会数智化转型“转什么”?广东省湛江市总工会数智化转型实践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认知转型:建设智慧型组织
第一,由独立系统走向统一平台:构建平台统一、分级运营的架构体系。为减少数据壁垒和重复投资,湛江市总工会决定区县和企业不再开发平台,全市基于“粤工惠·湛江号”平台,搭建统一的网上服务窗口。开发全市统一的宣传教育、技能提升、法律维权、就业服务、困难帮扶等功能模块,实现全市网上服务性业务一体化。设立基层“普惠专区”,基层工会提出个性化需求,市总工会免费搭建平台专区,各平台专区差异化发展,形成全市统一、分级运营的普惠服务生态体系。清晰的平台架构为组织转型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二,由线上化走向自动化:积极推动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自动化的关键是数据库贯通和信息源融通,用数据重塑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在省总“实名制”三大数据库的底层数据支撑下,湛江市总要求面向职工会员的业务和资源全面上线。在组织、会员、业务和资源均实现在线化的基础上,市总领导小组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实现与政府多个部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底层数据的贯通为平台集成自动化程序、应用数据库比对技术推进业务和服务流程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不断强化组织转型的系统性理念。由职能边界清晰的纵向科层体制转向基于平台的横向协同和合作,是组织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湛江市总工会强调持续强化部门协同和合作意识,不断提升组织整体转型所需要的素质能力、数智化服务和运营能力。
业务流程转型:由人工操作走向自动化
平台的核心底层逻辑是“数据赋能”。数据的互联互通使“湛江号”具备了较强的数据处理和使用能力。
第一,主责主业开始转向数据驱动的自动化。一是资讯更新、推送自动化。新一次迭代的“湛江号”资讯系统,植入自动化同步程序,实时与省总资讯系统数据库保持同步,无需人工频繁操作。二是入会组建流程自动化。推行会员入会专属“一会一码”模式,融合自动化信息采集与智能数据库比对技术,流程大幅简化。三是“二次医保”流程自动化。湛江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二次医保”,系统即时与数据库进行多维度比对,筛选符合条件人员,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四是学历补贴精准派送。直接对接相关部门学历数据接口,精准定位符合补贴条件的人群。
第二,普惠服务走向数据和算法驱动。一是“湛江号”平台通过全链路智能化改造,实现与省总工会数据资源的深度对接。构建会员信息动态映射机制,实现跨系统数据低延时比对,会员数据即时互通,精准匹配福利资源,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展。二是“湛江号”深度运用自动化活动策划与执行系统,依靠大数据精准分析、数据库会员画像匹配,将普惠服务精准投送至职工。三是“湛江号”每周一礼活动与省总积分福利系统数据库深度互联,为职工智能推荐适配礼品,提升了职工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第三,工会驿站门卡自动识别,服务便捷化。湛江职工专属的门禁二维码会员卡,搭载自动化识别模块,扫码时系统自动比对数据库内会员身份信息,快速判断会员身份,便捷开启工会驿站。
服务形式转型:由单向传播走向互动
湛江市总工会深入研究互联网和平台的运行规律,在提高服务便捷性和普惠性的基础上,重视建设平台的传播、社交和对话能力,着力打造“湛工圈”。
第一,分享互动,增强平台黏性和活跃度。分享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也是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动力机制。职工会员在“湛工圈”分享自己的经历,吸引他人点赞和留言,“湛工圈”已成为职工的心灵园区。
第二,发起主题分享活动,促进平台生态的良性循环。分享可以吸引更多流量。主题分享活动产生了大量内容,吸引更多职工访问。平台活跃度的提高,也吸引了更多商家入驻,提升了普惠服务的质效。
第三,与会员积极对话,“湛工圈”成“心声”社区。湛江市总工会把“湛工圈”作为数智时代畅通言路、与职工会员对话的数字空间,要求后台第一时间对职工日常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反馈给有关部门及时跟踪回复。
(作者彭恒军为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原副部长,曾海为广东省湛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