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2.4%!我国外贸韧性强劲,何以超预期?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王媛媛2025-05-09 23:37

我国外贸仍保持强劲韧性。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以美元计,进出口增长1.3%,增速均较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我国进出口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与上月相比,虽出口同比增速高位小幅回落至9.3%,但进口由降转为增长0.8%。

受访人士分析,4月我国出口仍保持较高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接下来国内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贸易战之外,未来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效果。

稳增长态势延续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出口额、进口额分开来看,前4个月,我国出口8.39万亿元,同比增速继续回升至7.5%;进口5.75万亿元,同比下降4.2%,降幅相比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

image.png

信息来源:海关总署官网

从单月数据来看,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我国出口仍保持较高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这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4月我国对美国之外的其它市场存在“抢出口”现象;二是外需仍有一定韧性;三是4月中美超高关税主要在中下旬执行,且部分商品存在豁免,这使得关税对整体出口的冲击作用受到一定控制。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当月出口仍然保持较高正增长,预计转口贸易加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口增速小幅回升,一方面,这可能与我国加大大豆、农产品等有关粮食安全的关键物资进口力度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国内需求持续恢复,推动了进口数量增速的回升。

分地区来看,前4个月,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贸易总额分别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8%、12.6%、10.2%。

对等关税实施后,对我国直接对美出口形成较大影响,但非美国家需求提升或形成对冲。华泰证券认为,4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季节性增长,但从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我国对美国航线运价环比大幅下降,而东南亚航线的运价有所回升,这或许表明贸易分流正在加速。

贸易优势条件仍存

展望5月及后续走势,需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国内政策支持也将进一步加码。

独立财经评论员徐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预计,5月我国出口同比可能维持小幅正增长,环比动能减弱,结构上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关税效应显现。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如电动汽车、光伏等)将逐步影响订单,尤其对美出口占比高的行业(约16%)可能受冲击。二是外需分化。欧美制造业PMI疲软,但新兴市场(东盟、中东)需求仍有韧性,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贸易或形成支撑。三是基数效应。高环比基数可能抑制同比增速反弹。

伍超明认为,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会对出口增速形成拖累,但我国贸易伙伴多元化和贸易结构优化,能缓冲部分影响。

为更好对冲外部压力,有力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徐洋预计,下一步政策或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稳订单拓市场,通过展会与跨境电商支持,推动企业深化RCEP规则应用,开拓东盟、中东非市场等。二是降成本与金融支持,包括提高部分行业退税效率,扩大外贸信贷贴息范围;推广外汇期权、远期结售汇,降低企业汇兑损失等。三是通过绿色贸易补贴、转口贸易疏导,推进产业升级与应对制裁。四是推行贸易便利化措施,如提高通关效率等。

金融发力稳外贸

此前,人民银行已明确表示要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对那些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其合理融资需求。各商业银行也积极响应,通过成立外贸工作组、发布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等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提供支持。

为进一步促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5月7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在强化金融纾困方面,李云泽透露,后续会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且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将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全力帮扶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贸易战之外,未来影响进口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效果。

国联民生证券认为,尽管在关税扰动、海外库存偏高以及2024年高基数的影响下,出口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国内需求或加快修复,内需有望“接力”外需,带动经济进一步复苏。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