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近5年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逾万件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居首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2025-05-09 21:12

5月9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暨司法服务保障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证券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至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共计10540件,按案件数量排序,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位列首位,为3488件,占比33.09%。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较多,一方面源于其涉众性特征,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往往会影响资本市场上众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一旦科技企业因信息披露不实而涉讼,案件往往会集中爆发;另一方面,涉科创板案件根据相关规定由上海金融法院集中管辖,也是导致近年来此类案件数量占比较高的重要因素。

简单、小额金融案件下降

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显示,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50035件,审结149536件,收结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1.66%和31.78%。

案件类型方面,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金融纠纷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69191件,占比46.12%;信用卡纠纷34521件,占比23.01%;融资租赁合同纠纷15005件,占比10.00%;小额借款合同纠纷5307件,占比3.54%;保证保险合同纠纷4623件,占比3.08%。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林晓镍表示,多年来,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数量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其中超过70%的案件为信用卡纠纷及标的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融资租赁纠纷等简单、小额案件。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审判条线多措并举推动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使上述三类案件收案数量总体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53.68%、43.06%、44.61%。

小额借款合同纠纷2024年收案数量相比2023年大幅增加了170.77%,该类案件平均标的金额不高,为9.22万元,呈现出明显的“小额多家”特征,且案件当事人多为小微企业。此举反映出随着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虽然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与之相关的纠纷案件也随之增长。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脚步不断加快,上海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近五年上海法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台金融商事案件共3418件,年均增长超10%,特别是在2024年金融案件收案数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涉外、涉港澳台金融商事案件数量仍然增长了近30%。

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增长快

发布会上通报的2020—2024年上海法院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显示,2020—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共计10540件,案由分布广泛,案件类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领域。

按所属金融领域划分,银行类纠纷案件数量最多,占比高达58.32%,表明科技型企业仍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需求。证券类纠纷案件数量位居第二,占比为33.5%,其中主要是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朱川表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涉科技企业的证券侵权纠纷案件多样化、复杂化以及诉讼主体群体化、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案件反映出涉科技型企业的证券侵权纠纷案件所涉领域从主板市场扩展至新三板市场,所涉交易种类从股票、债券扩展至资产支持证券等,案件呈现投资者人数多且分散、单个诉讼金额小但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证券欺诈纠纷中原告主体更加多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提起诉讼的情况逐渐增多。而除传统的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外,债券违约纠纷、私募基金纠纷、资产支持证券欺诈发行民事赔偿等新类型案件也逐渐出现。

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度不足

2020—2024年上海法院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反映出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度不足。以科创投资基金的支持政策,上海法院近五年审结的涉及基金、信托等创投资本,以及与对赌协议相关的案件约551件。纠纷发生往往源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无法按时退出,引发管理人对底层资产或投资者对管理人的起诉,而多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被投企业实控人等主体签订了对赌协议。

在上海法院看来,上述案件特点在较大程度上也体现出当前创投行业发展的困境,一是由于一级市场股权交易机制不够完善,并购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创投基金的退出渠道受限,既容易引发纠纷,也影响了资本投资科创企业的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对赌协议存在过度使用的倾向,且对赌条款设置严苛、对赌期限偏短,而对赌条款被触发后又往往难以执行,创投资金面临的“对赌回购困境”难以破解,阻碍了创投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给整个创投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秘书长章明表示,私募股权基金是高风险投资,公正、专业、可预期的司法环境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非常重要,“上海法院对私募股权基金面临困境的深刻理解,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上海的定心丸”。

上海法院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反映出的问题还包括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与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适配性不足、科技型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偏弱等。

发布会还通报了2024年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包括破产重整阶段上市公司股权代持行为应认定无效、量化模型中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义务范围的认定等案例。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