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十足!银行抢抓这类业务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黄钰霖2025-05-06 15:17

金价的强势上涨,带动黄金投资类需求大幅增加。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银行的年报发现,多家银行抓住用户的“掘金热”,发展贵金属业务。

今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从3000美元/盎司快速升高,至3500美元/盎司后出现震荡,4月23日,COMEX黄金高台跳水至3301.5美元/盎司。5月6日,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一度突破3390美元/盎司,盘中涨幅接近2%;现货黄金在昨日涨近3%的基础上,今日一度涨超1.6%,逼近3390美元/盎司。

积存金业务成热门赛道

从上市银行的年报中可以发现,业务中的含“金”量正在增加。

以银行贵金属业务中的对客业务为例,积存金产品无疑是金价狂飙以来的“人气王”。

建设银行年报显示,该行服务实体实需,提供全流程、全产业链黄金配套金融综合服务,2024年,该行运用黄金市场全牌照优势,主动参与黄金市场建设,延长黄金积存交易时间,满足广大客户黄金资产配置需求。

中国银行也表示,该行去年在手机银行推出开立贵金属账户功能等多项新功能,让客户足不出户享受便利的银行服务。

工商银行在2024年报中提及,该行在去年丰富贵金属实物产品供给。加快构筑促进黄金市场循环的生态化基础,推动黄金回购网点建设,满足客户实物变现需求。创新推出“如意金元宝”“胜算在握(银)”“钱币一克金”等贵金属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购金需求。

民生银行2024年报提到,该行持续打造贵金属的“民生金”业务品牌,为客户提供黄金实物、积存、投资、融资和避险等多样化产品服务。在零售客户方面,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产品升级和渠道创新,带来新体验。

业务发展也转化为真金白银,为商业银行经营注入动能。工商银行2024年报显示,去年该行积极提升财富管理新体验,贵金属手佣净收入同比增长33%。

这也吸引了新成员的加入。近日,南京银行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该行领导层表示,去年,由行领导牵头,该行开辟了积存金新赛道,副行长陈谐介绍,金融市场业务是南京银行的“金字招牌”,2024年,该行金市板块明确托管、积存金、柜台债作为三大新增长点。其中,个人积存金业务累计签约户数超13万户。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力度,利差呈现逐步收窄的趋势,传统的收费项目也有所减少。

“面对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压力,大力发展新兴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是银行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丰富收入来源,改善盈利结构,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在国际金价持续上涨、黄金投资受到热捧的情况下,发展积存金等贵金属业务,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因此不少商业银行加快推出、不断优化积存金业务。

密集发布风险提示

“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黄金市场休市,大部分商业银行暂停了积存金交易,将于假期后恢复。而在假期前,商业银行密集发布了提示,提醒投资者注意金价波动风险。

4月23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请客户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理性投资。

此外,还有商业银行明确黄金投资领域规则。江苏银行曾发布公告称,黄金价格波动较大,不法分子通过各种“炒金”、“抢金”、“套现”等各种手段诱导持卡人进行信用卡“炒金类”投资。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信用卡使用规定,更存在巨大资金风险,若黄金价格波动导致亏损,持卡人需自行承担价差、手续费等成本,甚至形成不良信用记录的风险。

江苏银行指出,信用卡仅限于持卡人日常消费使用,不得将信用卡资金以任何形式投资于理财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黄金等投资性贵金属、股票、基金等。该行会根据监管规定和风险管理需要适时调整相关限制类领域范畴及交易限额,如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现监管限制行为或该行认定的风险特征时,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同时,银行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醒、降额、限制交易、限制分期、要求提前还款等风险管控措施。

董希淼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积存金业务作为一种贵金属业务,以投资门槛低、操作简便、相对较灵活和具有长期投资的优势受到投资者欢迎,但黄金价格在屡创新高之后波动加剧,影响黄金等行情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人才储备、科技系统和风险管理要求较高。

“尤其是中小银行,在贵金属人才储备、投资经验等方面存在短板。”他认为,商业银行应加快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市场研究、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等方面能力,推动贵金属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金价未来走向,RJO Futures高级市场策略师Daniel Pavilonis认为,金价在3500美元/盎司附近可能已暂时触顶,若贸易谈判取得进展,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将进一步压制金价。

董希淼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仍然较强,但国际金价屡创新高之后,市场波动也将加剧,存在短期内急跌、大跌可能性。

排版:汪云鹏‍‍‍‍‍‍‍

校对:高源‍‍‍‍‍‍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