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石创新仅用10年,就将旗下全景相机品牌Insta360的市占率做到全球第一,每三台就有两台由其出品,运动相机销量则位列全球第二。不过,其收入高度依赖海外,美国为其单一最大市场,占比近1/4,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或影响其销售与估值。
影石创新5年前筹备IPO时,拟发行市值只有45亿元。过去几年,公司营收大增,利润增幅更高,估值有望抬升。其早期投资者IDG有望大赚44倍,90后创始人刘靖康身家当以10亿起步,多名南大校友资产或将轻松过亿。
作者:鲍有斌
说起影石创新,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不过,其全景相机品牌Insta360,在户外运动爱好者中却是广为人知。
全景相机,是指利用多镜头或特殊传感器,能一次性拍摄360度全部场景的相机。这一领域,领先厂商实力雄厚,既有海外巨头如日本的理光、美国的GoPro,上市多年;也有本土创业新贵如深圳的大疆、看到科技,与影石创新同城竞技。依靠线上和线下渠道同时发力,并与全球知名电子产品零售商合作,影石创新突围而出,海外收入贡献超过70%,毛利率也高于国内。
从产品类型看,其消费级设备近年量价齐升,收入贡献已超过八成,盈利能力也不弱,处在高速发展之中;专业级设备的价格动辄数万,仍是小众市场,近年销量腰斩,收入占比逐渐萎缩,不再是发力重点。
2月27日,影石创新成为2025年首家通过科创板注册的企业,发行上市已箭在弦上,并有望成为深圳市第50个科创板IPO。面对这家在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拿下全球第一、市占率超过2/3的细分领域龙头,资本市场应该如何给其估值?
01、全景相机拿下全球2/3市场,运动相机与GoPro全面竞争
“我们热爱最大胆、最疯狂的创意和想法。那些别人口中的不可能,让我们一起实现。”
影石创新官网提出的“始于敢想”,正是其创始人刘靖康的写照。
刘靖康1991年出生于广东中山,2010年进入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就读。读书期间,他就是校园红人、技术大牛,曾因根据一段视频采访的按键音,成功破解360董事长周鸿祎的手机号码,一战成名。
在校读书时,刘靖康就早早走上创业路。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他组建团队推出“名校直播”APP,对重点高校的名师讲座进行直播,此后,又针对企业推出“V直播”产品。
2014年毕业后,刘靖康投身全景相机领域创业,并于2015年创立影石Insta360品牌。
随着户外运动风行,相关爱好者对能记录运动精彩瞬间、具备良好防抖性能的智能影像设备需求强烈,计算机网络、智能控制技术因此渗透到影像设备行业,带动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快速发展。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亿元增至2023年的36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4.3%,预计2027年将突破592亿元。
全景相机、运动相机、航拍无人机等,即为典型的智能影像设备。
在传统企业柯达、三星、理光竞争时代,全景相机的市场格局较为多元,近年,随着影石创新等后起之秀凭借图像处理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逐步向头部企业聚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数据,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份额前三位分别为影石创新、日本理光、GoPro,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7.2%、12.4%和9.2%。此外,专业级VR全景相机市场,则由影石创新和深圳看到科技主导。
图1: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影石创新独大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招股书整理
智能影像设备的另一细分领域——运动相机市场,领先者则为美国的GoPro,其他主要厂商和品牌来自深圳,包括影石创新、大疆、赛纳电子旗下的AKASO、臻呈科技旗下的SJCAM等,整体市场较为分散。2023年,全球运动相机销量排名前三位的厂商分别为GoPro、影石创新、大疆。
可见,影石创新的主要竞争对手,既有海外巨头,上市多年;也有创业新贵,同城竞技。
其中,美国的GoPro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加州旧金山附近的圣马特奥,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其相机广泛运用于冲浪、滑雪、极限自行车及跳伞等极限运动场景。激烈的市场竞争下,2024年,GoPro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巨亏31亿元,其股价自2025年2月7日起持续低于1美元,总市值不到1亿美元。
日本理光成立于1936年,先后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著名的办公设备及光学机器制造商。2023至2024财年,日本理光总收入1108亿元,全景相机Theta系列作为其影像产品体系的一部分,占总营收的比例较小,未单独列示。
看到科技成立于2016年,已获得6轮融资,股东包括奥飞娱乐、富士康、深圳市中小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企查查信息显示,2023年,看到科技营收只有1.1亿元,体量较小。其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2年5月,距今已经有3年,若无新资金注入,发展前景堪忧。
大疆于2006年创立,总部位于深圳,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全球无人机市场占有率第一。企查查信息显示,大疆从2013年开始融资,2018年4月以竞价方式完成C+轮融资1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2022年大疆就完成收入超过300亿元,因现金流较充沛,此后大疆未再融资。
02、消费级设备量价齐升,贡献85%营收,专业级设备销量腰斩
智能影像设备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面对普罗大众的消费级设备,其二是面对高端玩家的专业级设备。
影石创新的核心产品为Insta360系列智能影像设备,主要涵盖消费级全景相机(如ONE系列)、运动相机(ONE系列、GO系列、Ace系列)及专业级VR相机(Pro系列、TITAN系列),其运用全景图像采集拼接、AI影像处理、计算摄影、防抖等技术,主打360度无死角拍摄,让用户无需实时调整取景,拍摄后还能自由选择视角。其应用场景不仅可以覆盖户外运动、旅行Vlog拍摄等大众消费领域,还可以覆盖春晚VR直播、看房、机器人视觉、远程医疗等专业场景。
消费级设备领域,据影石创新招股书披露,市场上主要产品的价格都不到4000元,和一部中档手机价格相当。影石创新的四款产品价格带覆盖2700元到3500元区间,和GoPro的三款产品形成全方位竞争态势。理光的ThetaV售价为3500元,和影石创新的Insta360 X4直接竞争,大疆的两款产品价格相同,和Insta360 Ace Pro 2价格较为接近(表1)。
专业级设备领域,市场主流产品除了影石创新的Insta360 Pro、Pro 2和TITAN,还有看到科技的Obsidian Pro、深圳视觉科技(Z Cam)的V1 Pro,价格普遍较高。看到科技的Obsidian R价格约为28000元,和Insta360 Pro、Pro 2较为接近;Obsidian Pro和Z Cam V1 Pro价格分别约16万元、27万元,绝对是高端玩家的配置。
两类产品中,消费级设备是影石创新收入的主要来源,且价格越低越受欢迎。
按照收入构成看,消费级设备的收入始终占影石创新总收入的八成以上;配件收入占比则保持在10%以上;专业级设备售价高昂,收入一度占据5%以上,但近年出货量下滑严重,至2024年上半年占比已不到1%(表2)。
2023年,影石创新的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的销量为89.4万台,平均单价为2259元;专业级设备的销量为424台,其中,TITAN价格为99888元,Pro为24888元,平均单价为28266元。
其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包括ONE(X、R系列)、GO系列、Ace系列等,其中,ONE系列扛起了影石创新的营收大旗,2022年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曾高达75%,后逐渐回落至2024年上半年的55%左右,仍有一半以上。
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影石创新也不断升级产品,以迎合市场,其ONE、GO系列大约以一年一代的频率更新产品。
其2020年10月推出的ONE X系列第二代产品,2021年平均销售单价为2302元。2022年推出的新品中,ONE RS可拍摄8K高清照片和6K高清视频,且电池容量提高21%,当年平均单价为2895元;ONE X3升级为1/2英寸传感器,最高可拍摄7200万像素全景照片,当年平均单价为2651元。
2023年,影石创新推出GO系列第三代产品,较2021年的第二代产品续航能力提升50%,并使用全新的拓展舱配备2.2英寸可翻转触摸彩屏,其平均单价较上一代有所上升。
技术红利下,其消费级产品的价格不仅随着性能的提升而上升,销量也不断走高。其消费级设备的销量从2021年的52.4万台提高至2023年的138.6万台,增长165%;同期平均单价从2079元增加至2259元,增长9%。量价齐升,在倍数效应下,影石创新的收入大幅增长。
相对大众接受度较高的消费级设备而言,有“发烧友”属性的专业级设备则有点“曲高和寡”,价格则从27013元小幅增长5%至28266元,销量却从2021年2566台减少至2023年1201台,腰斩不止,这导致其收入规模和占比都明显下滑。
专业级设备营收无法成为影石创新营收的第二条大腿,配件业务营收更大程度取决于消费级设备,消费级设备是公司业绩的基本盘。
03、线上京东、线下百思买,美加征关税或影响当地销售业绩
从销售渠道看,影石创新来自线上和线下的收入基本是平分秋色。2021年至2023年,线下渠道略占优势,2024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到51%,首次超过线下。2023年,线下的经销渠道销售收入占比约为48%,与商超、直销等合计占比达53%。线上则分为三大部分:官方商城占17.4%,第三方电商平台占26%,电商平台入仓占3.5%。
天猫和亚马逊是线上销售重要渠道,2023年、2024年上半年,合计收入占比超过22%;电商平台入仓渠道主要是京东自营,少部分来自苏宁自营、亚马逊自营等。
京东多数时间是其第一大客户,2024年上半年,京东平台完成销售1.11亿元,已经接近2023年全年销售额,力压百思买(Best Buy)。如果只看线上销售渠道,则京东份额更大,2024年上半年达到全部线上销售额的9%,远超过其他客户。
影石创新的前五大客户主要来自境外(表3)。其中,百思买是总部在美国的全球知名电子零售商,2023年以来,其采购的产品型号增多,采购金额快速上升,从而由前五大客户之外冲到第二大客户,2024年上半年,其贡献1亿元销售额,接近2023年全年;其在线下销售渠道的优势也很明显,份额是第二名的两倍以上。
其他大客户中,Asi Corporation是美国知名IT硬件和软件产品经销商;CMS Distribution是苹果指定代理商,英国是主销售战场;Archisite是日本大型电子产品经销商,在日本经销实力较强;Pcdirect则是韩国上市企业,主要从事机械和电子产品批发零售。
正是与海外消费电子销售渠道合作,影石创新将产品销售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地区,海外市场收入始终占70%以上,在2023年一度占到80.83%,2024年上半年下滑至76.5%,但销售金额18.4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
2021年至2023年,影石创新的毛利率逐步改善,从50.4%增加至55.9%(表4)。占收入主导地位的消费级设备毛利率稍低,2023年为55.14%,但因其较高收入规模,仍贡献了影石创新毛利润的86%。配件和专业级设备的毛利率相当,但配件收入更多,毛利润占比近13%,远远高于专业级设备1%左右的占比。
2024年上半年,影石创新的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毛利率较低的消费级设备ACE系列产品的收入占比较大。此外,上游芯片价格上涨较快,新产品ONE X4因还在量产初期,毛利率较低。
对比来看,影石创新在海外各大市场的毛利率均领先中国内地,2023年,内地市场销售毛利率为53.6%,美国为58.9%,欧洲和日本基本持平,为55.1%。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是影石创新在海外销售的核心市场,2023年贡献收入超过9亿元,占比近1/4,超过欧洲(8.3亿元)和中国内地(6.9亿元),远甚于日本(2.7亿元),为全球最大市场;且美国市场毛利率(58.86%)也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这将对影石创新在美国的销售产生重大影响。其上市正处在关键时期,或对估值产生压力。
影石创新的费用构成中,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是主要支出,2021年至2023年,其合计研发投入8.5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为12%。
其营收很早就上规模,从2017年开始就持续盈利。2018年至2023年,影石创新的净利润从0.18亿元增加至8.3亿元,增幅为45倍,远远高于同时间营收的13倍增幅。2024年前三季度,影石创新完成营收、净利润都超过2023年全年。
其经营现金流也较充沛,且负债较少,账上货币资金超过8亿元,完全可以覆盖其IPO募资投向的两个项目,对资金渴求没有那么强烈。不过,其早期股东投资10年,也到了退出期,因此,其IPO早已提上日程。
04、IPO前后耗时5年,上市后估值仍有悬念
影石创新的IPO之路颇为漫长,一走就是五年。
2020年10月,影石创新申报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此后经历多次问询审核,2021年9月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并于2022年1月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此后,其上市进程停摆,直到2025年2月27日,注册申请才正式生效。
影石创新由此成为2025年科创板第一家注册通过企业,其IPO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600030)。
招股书显示,影石创新此次IPO拟募资4.64亿元,用于珠海影石的生产基地(1.95亿元)和前海影石的研发中心(2.68亿元)建设。为此,影石创新计划发行4100万股,每股发行价约11.32元。发行完成后,其总股本增加至4亿股,市值大约45亿元。
过去几年,影石创新的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在IPO询价中的发行定价及上市后的估值也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在提交招股书之前的2019年,影石创新营收为5.9亿元,净利润为0.56亿元。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增幅都超过50%,利润也增速较高。其披露的最近一个完整财年(2023年)营收达到36.4亿元,净利润8.3亿元,较2019年增加5倍、14倍。2024年前三季度,影石创新营收增长48%,净利润增长30%,规模都超过2023年全年。
若以影石创新2023年业绩作为参考,以科创板公司2025年3月12日的市盈率平均值34倍、中值36倍测算,其市值或可接近300亿元。申万“消费电子”板块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平均值为32倍,中值为41倍,与这一估值差距不大。
不过,影石创新的同行,曾是运动相机领导者的GoPro,估值一度高达130亿美元,如今却不足1亿美元,为缩减成本,已一再裁员。其市值大幅缩水,核心在于创新能力不足。
无论全景相机,还是运动相机,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影石创新的估值也取决于持续创新带来的竞争力。
05、IDG大赚,多个南大校友身家过亿
大学开始创业的刘靖康,作为创业新星,也早就被资本圈盯上。
2014年7月,刘靖康就设立了境外上市平台开曼岚锋、香港岚锋,为融资做准备。
2015年3月,开曼岚锋A轮融资中,IDG以65.25万美元全部认购其20%股份,对其估值为326万美元。5月,开曼岚锋发行B轮股份,启明创投入场,以375万美元占股约15.3%;IDG为避免股权被稀释,追加投资100万美元,持股保持20%的比例。
2015年初,第一代Insta360全景相机诞生,备受瞩目。第一代全景相机Nano凭借外接苹果手机的功能,在2016年德国IFA展会上吸引到全球经销商关注,上市第一个月便销售约2万台。
2016年4月,开曼岚锋进行C轮融资,引入的新股东中,迅雷以900万美元占股逾12%,苏宁润东占股4.73%。启明创投再以150万美元跟投,IDG本轮弃投。
为了解决原料、人才、工厂等问题,刘靖康将公司从南京搬到供应链更成熟的深圳。
2018年9月,开曼岚锋拆除境外上市架构,将股权平移至境内主体深圳岚锋。此时,IDG、启明创投、香港迅雷持有的深圳岚锋的股权比例都超过10%。
2018年10月,新股东深圳麦高、厦门富凯对深圳岚锋增资,同时受让北京岚锋所持股份,涉及总金额5000万元,占股5.87%,对其估值约9亿元。
2019年1月、10月,深圳岚锋先后引入中信证券旗下中证投资、利得鑫投等11名股东,合计融资2.36亿元,其中,中证投资出资3500万元。这一轮融资中,深圳岚锋的投后估值为20亿元,较一年前增加两倍。
2020年1月,深圳岚锋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的股东包括控股股东北京岚锋(29.94%)、IDG(13.32%)、启明创投(9.4%)和香港迅雷(8.73%),朗玛峰创投通过朗玛(五号、六号、九号和十四号基金)合计控制5.06%股份。
图2:IPO前,刘靖康控制影石创新34%的股份
数据来源:《新财富》杂志根据招股书整理
投资影石创新10年,IDG成为最大赢家,其持股成本约为165万美元(约合1200万元人民币),以影石创新发行市值45亿元计算,其持股市值约为5.4亿元,收益率44倍。最晚投资的股东,收益率也可望翻倍。中证投资既做主承销商,又持有股权,实现“一鱼两吃”。
刘靖康通过北京岚锋、持股平台岚沣管理,间接控制影石创新29.94%、4.07%的股份,合计可支配34%的表决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加上持股平台澜烽管理、岚烽管理持股3.53%、0.41%,刘靖康可影响的股权更高。以45亿元发行市值估算,刘靖康身家达到11亿元,可以跻身90后创富榜前列。
从影石创新的董事会成员看,其控股股东北京岚锋提名4名董事和一名独立董事李丰,共计5人,在9名董事中占比超过一半,其还提名姜文杰出任监事会主席;IDG提名童晨任董事,启明创投提名合伙人Yeh Kuantai(叶冠泰)为董事;独立董事郑滔是南大校友,现担任软件学院教授,另一独董李丰曾是IDG合伙人。中证投资提名张丽为监事。
影石创新的核心技术人员中,除了刘靖康,董事、软件研发总监、行业应用中心总监贾顺(1992年),监事会主席、研究院负责人姜文杰(1993年)都获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学士,年龄相仿,为系友乃至同学。多数高层在北京岚锋持股,又一批南大90后校友身家或过亿元。
校对: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