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消费市场迎来热潮,其中餐饮行业表现格外亮眼。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各餐馆客流量大幅增长,部分餐馆预定火爆。头部餐饮企业纷纷出招,通过加大备货、拓展门店、打造新场景等方式抢抓消费流量。与此同时,各地发放的餐饮消费券成为点燃餐饮市场活力的关键“引擎”。在企业与政策的双重发力下,餐饮行业前景被看好,有望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加大备货量部分餐馆预定火爆
五一假期间,记者走访了深圳多个购物中心的餐馆,发现店内客流量相较于平日有较大增长。“这两天店里的客流量比平日增长了不少,我们也为了应对就餐高峰期,提前增加了食材储备,还临时调配了人手。”一家位于市中心购物中心的餐馆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走访发现,品牌连锁餐饮和网红店人气更旺。在深圳宝安某购物中心内,西贝莜面村、费大厨辣椒炒肉等连锁餐馆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其中,费大厨的小桌、中桌都有六七十桌在排队,大桌的排队数量也在二十桌以上。
“我们在食材方面的备菜量比平时增加了20%以上,门店也增派了人手。”上述费大厨门店工作人员表示。而为了缓解顾客排队等待时的焦虑情绪,门店还贴心地向顾客赠送老冰棍、柠檬水。
人气火锅海底捞的后台数据同样显示出“五一”假期餐饮消费的火爆程度。截至4月28日,海底捞全国门店接到的假期首日预订超2.5万桌,用餐预订单量仍在快速上升。
此外,记者留意到,部分餐馆在“五一”期间推出了特惠活动。比如,在上述购物中心的烤鱼连锁餐馆探鱼推出了“‘五一’吃鱼51折”的活动,顾客储值510元即可获赠51折单条烤鱼券。
头部企业多举措抢抓消费流量
据记者了解,多家头部餐饮在“五一”假期来临之前,就已纷纷亮出“大招”,全力备战。
西贝餐饮集团方面表示,针对“五一”假期热门商圈门店客流量增多、排队等位情况频发的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热门商圈内门店的员工数量,另一方面,合理调配新鲜食材的供应量,以保障在“五一”假期期间能够满足顾客的用餐需求。此外,在包间预订方面,不少门店出现了包间满员的情况,有的包间甚至提前一周就被顾客预订。
海底捞在“五一”出游旺季的背景下,也积极打造多元化消费新场景。据了解,江苏、广东、陕西等地陆续落成了海底捞火锅“亲子主题店”“鸡肉工坊”“包间店”“夜宵主题店”等特色门店,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呷哺呷哺也在“五一”期间积极布局。4月中旬至“五一”假期,呷哺呷哺新开11家门店,其中新店6家,分布在深圳、郑州、廊坊、邯郸、衡水5城,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版图;同时对5家门店进行年轻化风格升级,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此外,呷哺呷哺还推出“五一”限定电子礼品卡,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在五一到来前夕,费大厨辣椒炒肉也进一步加密布局门店:从4月25日起,费大厨在北京、深圳、成都等5城的7店齐开。
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点燃市场活力
事实上,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国消费信心有所回落,消费市场增长势头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2023年降低了3.7个百分点。
然而,餐饮行业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展现出强劲的韧性。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1.8个百分点,为整体消费市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发放的餐饮消费券成为推动餐饮业消费火爆的重要“助推器”。具体来看,北京推出的“食在朝阳”餐饮消费券覆盖多家餐饮门店,消费者可在指定时间内通过支付宝、银联云闪付、抖音、美团等多个平台领取并使用,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上海的“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采用“在线报名、摇号中签”的方式发放,面额多样,能够覆盖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消费券带来的实惠。
广州则通过银联云闪付等平台发放餐饮消费券,鼓励市民外出就餐,有效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
由深圳市南山区商务局主办的南山CityGo“周二享礼”夏日餐饮、零售消费券活动也备受关注。在4月29日—6月2日期间,将分批发放总额2400万元的餐饮消费券和零售消费券,奈雪、喜茶、鲍师傅、天虹、盒马、迪卡侬等人气品牌纷纷加盟。
“最近来我们店消费的客人,很多都使用了消费券。消费券对我们的营业额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深圳一餐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有消费者告诉记者,使用消费券去指定的部分餐馆消费,可以直接用微信自动结账,系统会自动核销消费券。
有餐饮业研究学者指出,餐饮消费券的发放,不仅可以直接带动餐饮市场的消费,还可以间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餐饮市场的繁荣,食材供应商、餐具生产商等相关产业也会从中受益。
东兴证券指出,随着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消费市场会逐渐企稳并恢复。特别是餐饮消费,有望跟随着经济的复苏而进一步回暖。预计餐饮上下游的消费也将有所好转,整个餐饮行业的产业链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编:叶舒筠
校对:吕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