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
来源:深圳商报2024-07-17 08:00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三周年。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4.65亿吨,累计成交金额269.7亿元。总体来看,市场运行平稳,碳价格走高。

记者注意到,碳市场启动三年来,二氧化碳每吨收盘价由开盘初期的40多元上升到90元上下,碳价历史最高值曾经超过100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15日,全国碳市场收报87.05元/吨,与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日的开盘价48元/吨相比已近翻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也在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去年2月初,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东方证券、中信建投纷纷公告称,收到了证监会的关于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无异议函。今年2月,上海环交所完成了首批7笔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宝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等10家会员机构及企业于首批次达成7笔碳回购业务。

“券商通过碳配额回购交易业务可以帮助实体企业拓宽低碳融资渠道。在碳交易过程中,券商既可以扮演投资者角色,直接参与碳市场,通过买卖碳配额获得收益,”东部一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同时,券商还可以扮演经纪人的角色,协助买方和卖方完成交易,为双方的交易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深圳一家券商资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碳交易业务与传统业务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由于场内流动性有限,大额交易需要在场外寻找并对接客户。券商可以利用公司内部资源,与公司业务往来密切的客户建立联系,推介公司碳金融方面的增值服务,增加拓展客户的成功率。”

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提速。继1月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重启后,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