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以来保险纠纷案件标的总额达20亿 北京金融法院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贺觉渊2024-07-08 22:08

7月8日,北京金融法院在金融街巡回审判庭召开“推动保险机构合规展业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对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以来涉及互联网投保、格式条款、投保理赔“宽进严出”现象和投保误导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和社会影响的保险纠纷案件进行通报。据北京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毅现场介绍,截至2024年6月30日,北京金融法院共受理相关案件1401件,标的总额达20多亿元。

宋毅指出,建院以来,北京金融法院保险纠纷收案数呈连年增长的趋势。大部分案件为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车辆损失、意外伤害、责任保障等相关保险产品引发的纠纷。此外,保险人因承担保险责任后,向有过错的第三者代位求偿引发的纠纷,以及保险机构与保险代理人因保代业务引发的纠纷,也占有一定比例。

“保险行业不断创新发展,具有投资理财、生存保障、健康医疗、意外伤害赔偿、责任赔偿、普惠养老等多种功能的保险产品推陈出新,组合投保、中介代保等交易实践和交易范式变化不断。”宋毅表示,保险业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势:互联网保险市场占有量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线下投保的传统销售模式订立保险合同的比例逐步减少;为快递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外卖骑手等工作人员提供的新业态商业保险产品得到平台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人身保险纠纷矛盾化解难度较大,投保人一方与保险机构争议相对突出。

宋毅指出,北京金融法院作为金融审判专门法院,始终牢固树立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理念。在诉源治理方面,与保险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调解组织、保险机构等主体对接,围绕案件审理中反映出的违规展业突出问题,定期发送合规共治提示,构建共治提示、专项调研、司法建议、案件通报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司法反馈机制。

北京金融法院立案庭庭长孙兆晖现场发布了8个典型案例,他表示,典型案例聚焦互联网新业态、保险公司的核保义务、“宽进严出”现象、诚实守信原则、格式条款以及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保险机构合规经营,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孙兆晖介绍,相对传统保险业,互联网保险更加便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优势,但通过互联网来投保使格式条款和本就晦涩难懂的保险条款更加难以识别和判断。核保是保险公司承保前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保险经营机构,以及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具有主动权和优势地位的一方,不能以形式化核保、简化核保、含糊核保等行为在保险合同订立阶段降低承保门槛,采取“宽进”态度订立保险合同,从而防止个别保险公司在未发生保险事故则单方赚取保费,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再严格审查,以法之名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责任编辑: 王智佳
校对: 唐浩铖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