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铺换招牌俩月才批:技术治理的尽头是什么? | 人民评说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作者:曾校2024-05-28 12:30

字太大了,要缩小;门头凸出部分,得拆除……经过两个多月的沟通,一家包子铺的户外招牌设计方案,在反复调整,提交近十次后,总算通过了管理部门的审批。

申请挂个店招,为啥这么费劲?倒是不用来回跑,通过“治理云”,减少了跑腿。但光效果图,就做了7个版本。数据来回跑,浪费的也是时间和精力。

最终怎么解决的?街道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有效沟通,掌握情况。沿街门面房屋构造和外观千差万别,数字治理简单高效。但因信息元素单一,审批容易机械化。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得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人、具体事,想商户所想,急商户所急。

民生大事,多是关键小事。在细微处,下绣花功夫,方能体现公共服务的精度和温度。由此观之,数字赋能,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可能。但真正把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还要做好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技术治理与优良传统结合。技术抵达不了的地方,人的脚步可以。走好群众路线、善于调查研究,消除痛点、打通堵点,从而既办成事,又能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