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大有可为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秀娟2024-05-27 06:54

张秀娟.jpg

张秀娟(养老领域资深研究人士)

最近,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区的居民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楼里一位六旬老人,每天疯狂网购且不拆包裹,导致家中快递堆积如山,除了卫生间,其他地方全满了,老人睡觉都在快递上,生鲜物品腐烂发臭,引起了周围邻居的不满和担忧。老人自称过去一年的网购花费已超过100万。

据了解,老人多年前离异单身,女儿长大后去海外生活,很少与母亲联系,亲哥哥虽然住在本市,但也不希望被打扰——多重原因导致老人得不到心理上的支持,于是通过疯狂购物来填补空虚。在心理学上,过度购买、过度囤积且没有办法舍弃物品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囤积障碍”,一般与生活创伤,比如孤独、空虚有关,想要通过物品来填满内心,这类老人,需要综合的治疗。

确实如此。近年来,沉迷网络购物、熬夜等小说更新、频繁刷短视频、热衷线上交友……很多老人成为了手机沉迷党,深陷网络世界不可自拔,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类劣质保健品,甚至千里追爱去找主播。其实,这些都是老年人心理孤独的一个表现。

在我国,常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不少。而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开数据显示,65岁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15%。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社会压力大,中青年人忙于谋生和照顾第三代,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父母成了空巢老人;还有的配偶去世,两人世界变成了单人世界,心里的孤苦可想而知。第二,事业方面,老人退休,离开了一辈子的工作岗位,尤其之前有一定职位和社会地位的,会有巨大的心理落差。第三,健康原因也是导致老人精神抑郁的一大原因,老人一般有慢性病,久治未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第四,有不少老年人一辈子忙于生计和工作,没有兴趣爱好,退休后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电视看手机,心灵上没有寄托。

很多老人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排解消极情绪,又缺少及时有效的外界干预,长此以往,消极情绪堆积,就会逐渐影响到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产生老年抑郁。

但是,往往老人的心理问题带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子女即使看到老人情绪不好,表现出失落、担心、害怕、焦虑等情绪,也往往认为这是人老了之后的自然现象,没能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带老人去就医。还有的老人,抑郁或焦虑体现出来的是躯体反应,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但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任何器质性的问题,而实际上背后精神上的问题就被忽视了。

我自己曾经经历过抑郁的黑暗山谷,知道那种无法向他人诉说的痛苦,那种无法入睡、甚至无法安坐一分钟的痛苦,可以说,比一般的身体上的疾病还要更加痛苦。所以我每当看到老人在年龄增大、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的心理问题,就常常感同身受。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政府和不少机构已经关注到了老年人这个群体。2020年8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老年人群是抑郁症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2022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把心理健康列为三大健康维度之一,强调对老年人的心理照护。北大六院、回龙观医院、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等都开设了专门的老年心理门诊。上海黄浦区有一条开了十几年的心理慰藉热线,是上海第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专业心理服务点——“心悦夕阳”服务指导站,已经开设了超过十个街道站点。4年前,北京市也开通了24小时北京老年心理服务热线010-67180418,由具备心理辅导资质的志愿者担任心理调解员,开解老人的心结,老年人有什么心事都可以倾诉和咨询。

但是不能不承认,这样的服务还是太少了,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老人的需求。整体来说,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大、供给少,与相对完善的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相对,面对老年人的心理服务非常匮乏。现在心理健康、疗愈赛道都很火,但集中在全年龄层,关注老年人这部分的很少,如果您是从事心理赛道的朋友,欢迎您把目光投向老人,把已有业务拓展到老年群体,这个方向大有可为。

除了心理服务之外,也有一些方式可以用于缓解老人的孤单。比如,通过养宠物来减缓压力。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60%以上的宠物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饲养的。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研究发现,养宠物从多个方面增加了老人的幸福感,照顾宠物的责任使他们的生活有了目标,减轻孤独感。

或者,鼓励老人培养一两个长期的兴趣爱好,比如我的父亲,是退伍军人,今年68岁,他这两年培养了旅游、跳舞、乒乓球的爱好,去户外和小区里的老人们一起锻炼,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也增添了不少的乐趣,去年他还学会了如何当一位主播,每天安排一个小时上线开播,和朋友们分享“如何过好退休生活”。这些都是不错的缓解情绪的方法。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希望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快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现在的父母、为将来的自己。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