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终止!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南深2024-05-25 15:03

【导读】暂缓审议一年多,IPO终止!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5月24日晚,又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在暂缓审议一年又两个月后,公司及保荐人中金公司撤回了上市申请。它就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轩竹生物。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轩竹生物属于典型的“三无”公司(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目前公司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一款获批上市,因此公司在报告期的营收均为0,净利润则累计亏损近14亿元。此次IPO,公司原计划募资24.7亿元,其中4.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只对预计市值做了定量要求(不低于40 亿元),其余为定性要求,包括“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而,轩竹生物反复被上交所上市委询问在研产品的技术优势、后续商业化规划及市场空间等。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4日,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请上市的企业还剩9家,其中7家处于中止状态,1家提交注册后未有结果(思哲睿),1家注册生效后一直未发行(新通药物)。

无营收、持续亏损

上市后有退市风险

根据轩竹生物在招股书中的自述,公司是一家根植于中国、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制药企业,秉承“创新驱动,助推中国新药发展,服务人类健康”的使命,聚焦于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领域,致力于持续开发并商业化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公司称,基于前沿的科学发现,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积累,已经开发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二十余款候选创新药产品,并建立了独立且完整的一体化研发体系,拥有从靶点确证、创新药设计和筛选、药物临床前评价、大小分子原料及制剂工艺开发,到临床研究,再到新药上市申请的完整研发体系。

但公司同时也提醒,创新药研发具有一定的研发风险,公司产品管线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公司自身研发能力的持续产出,无法保证能持续开发出具有临床价值的产品。

另外,公司药品需要申请药品上市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公司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尚无成功取得药品注册批件的相关经验。因尚未开展销售业务,公司也尚无新药商业化销售的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报告期内(2019年到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一直是0收入。但由于研发等方面的大额支出,净利润则分别亏损3.62亿元、1.62亿元、4.62亿和3.97亿元,累计亏损13.83亿元。

公司表示,未来仍可能保持金额较大的研发支出,但无法确保研发成功,或者即使研发成功,也可能无法实现盈利。届时,公司未盈利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的状态可能持续存在或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进而可能触发《科创板上市规则》第12.4.2条规定的财务类强制退市条件的风险。

反复被问商业规划

三名实控人为塞浦路斯籍

因轩竹生物前述“三无”的情况,在审核问询环节和上市委会议上,公司技术优势、商业化规划、市场空间等顺理成章成为重点关注事项。

上市委会议上,轩竹生物被要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产品研发实际情况、技术储备等,说明各主要在研产品与国内已上市产品和其他竞争方在研产品相比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另外,上市委还要求其说明主要产品预计销售峰值渗透率的主要考虑因素、测算方法,是否符合“市场空间大”的要求,及公司在商业化方面的规划,相对其他竞争方的优势。

对上述问题,上市委要求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在首轮审核问询中,公司也被要求结合核心产品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技术优势,分析核心产品获批上市后的市场空间及具体测算情况,是否符合“市场空间大”的要求。

招股书显示,轩竹生物的实际控制人是CHE FENGSHENG(车冯升)、GUO WEICHENG(郭维城)、ZHANG JIONGLONG(张炯龙)和孟宪慧,四人通过境外多层持股架构合计控制公司62.3892%股份的表决权。

境外持股架构主体涉及地区包括百慕大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中国香港,公司提示境外多层持股架构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轩竹生物目前四名实控人中有三人已非中国籍,而是塞浦路斯籍,包括CHE FENGSHENG(车冯升)、GUO WEICHENG(郭维城)、ZHANG JIONGLONG(张炯龙)。其中,郭维城还拥有新西兰永久居留权。四人中只有孟宪慧还是中国籍,但拥有马耳他共和国永久居留权。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