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支行 上海开了好头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5-25 07:39

证券时报记者 霍莉

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自去年开始,不少商业银行明确了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目标。组织机构布局上,除了在总部设立科技金融相关统筹部门,去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在分支辖区挂牌科技支行或科技特色支行,以进一步聚焦资源,服务科技企业。

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从2023年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看,很多上市银行这类贷款增速达到了二成至三成。近日,上海监管部门也明确了科技支行建设目标,即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努力在上海培育建设30家监管部门认定并持有金融许可证的科技支行、90家银行机构自主确定的科技特色支行。

具体而言,科技支行需要有四方面持续管理要求。一是专业化经营,将配备专业科技金融团队;二是特色化发展,鼓励设立针对科技金融业务的专属评价标准;三是体系化运作,将通过与各外部相关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为科技型企业客户提供全周期、多层次、差异化的赋能增值服务;四是品牌化管理,将优先适用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创新政策和试点创新产品,形成一批创新性示范科技型企业重点服务项目、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特色服务项目、一批知识产权融资应用性服务项目。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挂牌科技支行或科技特色支行等专营机构的步伐提速,一些地区“首家”科技支行纷纷出现,但其中不少支行只是在服务科技企业上有一些资源倾斜,多数业务上与其他分支机构和同业机构并无明显区别,最终运营模式能否名副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科技支行自身看,作为非独立法人,其具体定位有赖于这家银行整体的科技金融信披机制和风控机制,专属的科创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及一线客户经理的考核和培养机制等因素。

此外,由于科创企业的财务和发展特征,并不匹配商业银行传统风控体系和信贷审批机制,更多地适合股权和债券融资。在现有监管和法律框架下,银行需从总行层面设立专营机制,围绕企业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推出专属产品和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并根据不同的科技企业客户灵活调整服务方案。

从外在市场看,一家科技支行发展,也有赖于其所在地的科技企业发展土壤,与地区政府科创政策、科技企业聚集度、担保机制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出于风控考虑,科技支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一般具有资产规模限制。如何倾斜资源,平衡整体营收,也考验着各家银行的布局。就此而言,上海监管部门对科技支行建设管理方面的探索落地,蓝图清晰,开了一个好头,值得各地观察借鉴。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