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小城句容电力装备产业亮“新”光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臧晓松2024-05-24 06:55

证券时报记者 臧晓松

见习记者 陈澄

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拟于6月5日至6日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江苏句容市,发现这个人口仅60余万却又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中排名前50的“小城”,正在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带来的红利,着力打造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两大产业集群,并且已经在新型电力装备等新兴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细分赛道的产业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公司去年一季度销售收入1.67亿元,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1.96亿元,增长了17%。”来到位于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的江苏中容电气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冯四平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产品为大中型变压器用电磁线和油箱及其他配套组件等,公司主要服务于特高压、超高压及新能源板块,同时正在开拓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公司完全具备了制造大容量变压器用配套产品规模和能力,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家大中型变压器厂家。

在公司全封闭、超洁净、恒温恒湿的现代化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通过各项先进的检测仪器有条不紊地进行关键工序的检测工作。“你们这次来,正好赶上了我们车间的‘大变样’!”冯四平介绍,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进行了新一轮技改,主要是淘汰老旧设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更替原有设备,如漆包生产线全面更换成新设备,挤压生产线也进行了相应更换。

“2023年,我们先后技改总投入大约5200万元,今年还要再次投入技改600万元,技改之后,公司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人力成本也进一步优化。”冯四平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在行业内率先使用机器人技术,主要用于车间物流周转及上下盘。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当前,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以江苏为例,作为新型电力装备大省,江苏全省产业规模近万亿元,拥有一批百亿级行业骨干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特高压、输配电、继电保护、电网调度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省、地级电网调度自动化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40%以上。

“新型电力装备集群列入了江苏全省‘1650’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的16个集群之一,句容则加速推进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项目建设,拉动产业链协调发展,目前,句容新型电力装备产业跑出了加速度。”句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电力装备是句容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2022年累计销售总额约为90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14%。

借力长三角创新资源

电流互感器对电能的计量及一次设备的保护起着核心作用,其性能的好坏、质量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决定了主设备的可靠性。

“目前,国内外互感器制造商基本只生产电流互感器线圈,从外部采购支撑筒和焊接壳体等零部件,组装后供货,不仅质量和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且铝壳体的供应瓶颈也成为各大互感器制造商无法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在江苏智达高压电气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芦勇刚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通过实现零部件自给自足,公司将电流互感器线圈、支撑筒和焊接壳体组装集成为一个完整的互感器单元,并交付给主机厂,产品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可新增年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目前,公司是日立能源、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之所以能够在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记者了解到,产学研一体化是关键。得益于与高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公司已经拥有6项国际专利、90多项国家专利。实际上,在句容很多新型电力装备企业正是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捷,与长三角区域内的诸多高校进行合作,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从南京理工大学到江苏史利姆智能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高铁仅仅十几分钟就能实现,这么近的距离,让王卫国得以自由切换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负责人的“双重身份”。作为一家主要从事传感器研发、制造和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公司2018年入驻句容宝华镇,依托与南京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先后取得20多项发明专利,订单也连年攀升。”王卫国介绍,句容宝华镇紧邻南京仙林大学城,区位、科研、人才优势明显,企业与高校的双向奔赴,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JITRI—金合能源联合创新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镇江市相变储热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到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的一块块铜牌,展现出企业不俗的创新能力,公司“基于复合相变技术的高电压蓄热式蒸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甚至填补了国内空白。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金合能源董事长任爱表示,充分借力长三角科创资源,强化与相关科研院校和同行密切合作,金合能源持续增加科研投入,近年来公司年平均研发投入始终维持在公司营业收入的8%至10%之间。

“加强校地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校地双赢的有效途径。”句容市委书记周必松介绍,该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借助“西邻南京、东接镇江”的区位优势,依托镇江市农科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内高校院所,强化与南京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市外高校院所合作,打造校地企合作共同体,为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搭建合作桥梁。

亟待链主

突破产业能级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在为句容的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发展提供科创助力的同时,还为当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增添了筹码。据了解,目前,句容的新型电力装备企业主要分布在句容郭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和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后者尤其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在与句容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肖川的交流中,肖川多次提及经开区发展新型电力装备产业,一个主要方向是承接长三角特大城市南京的“产业溢出”。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南京市新型电力装备集群已逐步成长为规模全国领先、技术优势明显、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人才储备力量雄厚的产业集群。而与南京“近在咫尺”的句容,围绕南京新型电力装备集群,突出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持续攻坚项目招引,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形成了建设一批、推动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

“研发在南京、生产在句容”的新模式,正逐渐被很多新型电力装备企业所青睐。“这些年句容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叠加句容的自身优势,我们很愿意把生产放在句容。”在采访中,有企业家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企业新开的项目,从拿地到报批这些环节,经开区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安排人给我们协调,专人负责对接,有什么疑难问题随时都会帮助解决,让我们能顺利开工建设”。

虽然产业发展风头正劲,但是记者也了解到,在产业聚集发展非常关键的龙头企业方面,句容仍有所欠缺。受限于城市级别、产业配套等因素,如何招引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成为句容持续提升产业能级的突破口。

《句容市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就提出,将推动龙头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或强弱组合战略,通过转让股权、收购资产、承接债权债务等形式,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或者产品优势互补的中小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资金整合,减少无序竞争和内部消耗。到2025年,力争培育百亿元企业1~2家、亿元企业150家。

2022年1月28日,从句容经济开发区成长起来的骏成科技登陆创业板,成为句容市首家本土境内上市企业,虽然公司以研发生产液晶显示器及模组为主,但是为当地政府培育新型电力装备上市企业提供了信心。

近期,句容还举办企业上市辅导培训会,新型电力装备是重点发力产业之一。会上,周必松提出了三“法”:推动企业上市,企业要有“想法”,企业家要主动对接金融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规范企业制度、提早统筹谋划,借助资本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上市,政府要有“办法”,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落实政策、提升服务,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推动企业上市,最终要有“说法”,要进一步细化举措、务实推进,鼓励引导更多企业逐鹿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自身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