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核心科技竞争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或催生这些投资机会
来源:新财富杂志作者:徐驰2024-05-09 19:14
(原标题:与核心科技竞争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或催生这些投资机会 | 智库)

我们认为,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央企或是贯穿全年真正受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主线。预计今年各地将继续进一步大力度上码一批低空经济、芯片制造、新能源车、光伏等方面的项目,部分相关产业的产能或进一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与上述新兴产业相关的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机械设备、半导体元器件和零部件等需求或得到释放,从投资角度看,可重点关注相关产业链中上游机会。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徐驰(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十项工作的首位就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我国重大会议与官媒文章中多次出现,成为两会的亮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新质生产力提出的宏观背景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外贸迅速发展、廉价劳动力红利、进出口优惠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中枢逐渐放缓。在过去几年中,GDP增速由最初的约10%左右逐渐下降至约7%,然后再下降至不足5%,放缓趋势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从过去依赖劳动力增长和资本推动的增长模式转向了更加注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新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两会来看,今年经济工作部署更多在于“质”而非“量”。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GDP目标是5%左右,该目标基本符合预期。在财政政策方面,2024年政府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为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了1800亿元。相对适中的GDP增速目标与全年财政政策表述,都反映出今年我国总量政策将保持定力,经济定调仍然偏向“温和复苏”而非“强复苏”。

外部因素方面,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逐渐从合作共赢转向了大国竞争。在全球化进程遇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双方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对华高端半导体设备的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加剧了中美之间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同时,美国也在推行所谓的“脱钩”战略,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使得中国需要加快提升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以确保自主可控的科技产业链。

随着两会的召开,今年我国整体政策框架已然明晰,即总量政策有定力,金融行业强监管,外交政策有“硬度”,科技产业重投入。这一框架符合我国经济增速降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现状,也是在当前海外地缘波动明显增加、中美逐步转向大国竞争的外部环境下,安全布局的体现。

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与政策背景下,“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全年资本市场的主线。

02

新质生产力的聚焦方向

根据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致有三个方向。

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要内容包括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根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新闻,“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或是新质生产力聚焦的主要方向。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其中提到的8大行新兴产业分别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9大未来产业分别是未来显示、未来网络、脑机接口、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信息、新型储能、人形机器人。

03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央企三大主线及相关投资机会

从中央角度看,与大国核心科技竞争力密切相关的“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技术”是中央关注的重点。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大国竞争时代,科技的突破是大国重要的竞争点。

自去年开始,美国在AI等领域不断突破。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Anthropic推出的Claude3等大语言模型,以及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AI绘图工具已经逐渐应用于各领域,极大的提升了互联网、传媒等领域的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科技、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这种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投资机会可大致分为三大主线。首先,央企科技龙头或是承接上述前沿性技术的重要载体,政策后续预计也将围绕上述主体集中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将其打造为未来产业“链长”。央企是国家战略性重要企业,分布在能源,电信、国防军工等关键领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支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项目,可以在颠覆性技术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研究,推动技术突破和创新。除此之外,央企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资源和渠道,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

因此,我们认为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央企或是贯穿全年真正受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主线。自去年以来,国新资本等长线资金一直在增持央企科技ETF,央企科技主线值得重点关注。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具有强大资金与资源的国央企或赋能一些民企,助力部分领域做大做强,这其中可能涉及国央企对于民企的收购或增持。3月11日,国盾量子发布公告,拟向中电信量子集团定增募资不超过19.03亿元。国盾量子先前无实控人,发行后将由中电信量子集团控股,国务院国资委成实控人。本轮收购与先前不同,国央企的收购对象主要为能够与其相关产业形成互补并具有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的公司。在国央企资金与相关资源的加持下,被收购公司的技术实力与营收能力都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央企通过收购也能够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优化公司成本,提高公司利润。收购对于央企本身的加持未来或在财报中有所体现。当下可重点关注电信、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国央企收购动向。

最后,考虑到中央对于前沿性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新一轮大国竞争下的全球科技革命周期已拉开序幕,预计海外科技映射仍将在今年全年反复活跃。去年以来,从ChatGPT到生物制药,再到人形机器人,海外科技的最新动向催生了较多的TMT主题投资机会。除此之外,海外科技映射或对产业政策产生一定影响。诸如AI、创新药等海外前沿科技的发展可能催生一些国产替代相关机会,而政策方面也将针对性地进行扶持,相关产业政策环境可能得到较好的优化。当下应该重点关注海外科技映射的相关产业主题机会,特别是前沿科技国产替代的相关产业。

从地方政府角度看,“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或将是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抓手。与央企不同,地方国企的资金实力与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进行一些尖端科技成果的攻关。因此,地方政府的发力方向或更偏向于产业链中游的相关部分,发展新兴产业中相对成熟的部分。

参考国资委在两会时提出“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的明确要求,预计今年各地将继续进一步大力度上码一批低空经济、芯片制造、新能源车、光伏等方面的项目,部分相关产业的产能或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与上述新兴产业相关的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机械设备、半导体元器件和零部件等需求或得到释放,可重点关注相关产业链中上游机会。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社立场。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新财富杂志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新财富金牌董秘”“新财富500富人”“新财富最佳投顾”“新财富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皇岗路5001号深业上城T1栋59楼

订阅热线:0755-83352922
新闻职业操守举报电话:0755-83250532
编辑联系方式:搜索微信号TesSxr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