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近百家企业赴港上市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杨庆婉2024-05-01 19:59

近日,美的集团、曹操出行等4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这是继2023年10月24日递交申请之后,美的集团再次更新招股书。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出台5项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拓宽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随笔中提到,出访杭州和苏州时,注意到不少企业已申请或考虑申请在港上市。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3年香港市场只有72家IPO企业上市,融资规模创下10年新低,而今年则有望迎来反弹。今年以来,港交所已有15家IPO企业上市,目前已递交IPO申请书并等待上市的还有至少79家,包括盛禾生物、汽车街等5家通过聆讯的待发行企业。

美的等近100家企业赴港上市

近日,美的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这是继去年10月首次申请之后再次更新文件,同日递交IPO申请书的还有曹操出行等4家企业。

美的集团是家电行业的龙头股,全球家电销量市场份额达到7.9%,若按2023年营业收入计算,美的集团是内地最大、全球前五的商业空调供应商(格力电器是内地市场份额最大的空调供应商)。过去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3.61亿、3457.09亿和3737.1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90.31亿、298.12亿和337.47亿元。此次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美林。

“看准了香港市场的制度优势和与国际标准的无缝衔接,透过境外融资能加速其在内地及国际市场的发展。”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随笔中提到,他在出访杭州和苏州时,注意到不少企业已申请或考虑申请在港上市。

虽然他说的是长三角企业,但对于珠三角等企业同样适用,这是不少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所看重的地方,香港市场拥有的是海外资金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上市制度和披露标准与国际接轨。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企业已有94家,其中盛禾生物、汽车街等5家已通过聆讯等待发行,还有74家待审“处理中”,15家等待进展。

港股IPO市场有望反弹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3年香港市场只有72家IPO企业上市,融资规模创下10年新低,而今年则有望迎来反弹。

此前,中国证监会公布5项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政策,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拓宽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表示,5项措施深化了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提升港股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资金来港。

谭岳衡认为,过去几年,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新股市场的融资数量和融资额都不太理想,进而与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形成一定的负反馈。在这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建议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抓住时间窗口,加快出台配套措施。

上周,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提到,更多内地龙头企业到香港上市,为香港IPO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和吸引力。港交所正在审批的上市申请近100家,已经在内地监管机构申请备案到港上市的也有几十家,其中包括来自AI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制造业、物流等行业的企业。

他同时表示,根据多家会计师行预测,今年香港IPO募资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IPO市场恢复活力将刺激股市交投气氛,提升流动性和成交额,有助于被低估的股票回归合理估值范围。

如何破解募资难题?

今年以来,港交所已有15家IPO企业上市,其中募资规模最大的IPO是上周敲钟的茶百道,募资规模25.56亿港元。不过茶百道上市首日,市场表现一度下跌38%,开盘即破发。

多位投行人士认为,破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定价看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港股的流动性不如A股,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但港股也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海外资金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的过程中,IPO企业需要等待更好的发行环境,需要面对募资规模或许不及预期的情况。目前,不管对外资投行还是香港中资投行来说,IPO承销能力已经成为一大考验,甚至出现类似“过桥资金”的配售资金。

不少香港业内人士呼吁,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实践多年,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果,也有了相应的监管经验,是否可以考虑适时将二级市场的互联互通经验推广到一级市场,比如说推出IPO新股的沪深港通,即简称“新股通”。

责编:罗晓霞

校对:王蔚‍‍

责任编辑: 王焕城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