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企业 上海这样书写“科创金融”大文章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2024-04-29 21:36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战略,并将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如何书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

设立“专精特新”专板、创新信贷模式、建设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跟随“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中外媒体采访活动实地采访时获悉,上海正多措并举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创企业。

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培育科创企业

“公司管线研发正处于从临床前迈向临床的关键阶段,这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撑,上板既可以对接金融资本,也可以聚焦更多产业资源。”宇道生物创始人张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3月25日,上海专精特新专板开板,首批申报上板企业达203家,宇道生物是首批上板企业之一。彼时,张健曾向记者表示,希望能够跟随专精特新专板的规划路径,进入到资本市场的下一阶段,比如登陆科创板等。

上海专精特新专板的开板,有利于资本市场优化专精特新服务格局,助力上海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上海股交中心以‘专精特新’专板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阵地。”上海股交中心副总经理陈妍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服务要素集聚方面,联合多层次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基金等各类金融服务要素组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盟,为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提供金融和其他专业服务;在金融产品创设方面,协同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发布专板专属信贷产品。

一直以来,上海股交中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塔基、枢纽功能,持续整合优化传统挂牌、展示板块,引导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入场孵化,建立企业规范治理意识,并积极与沪、深、北交易所及新三板加强合作对接。截至今年3月31日,上海股交中心累计为沪深北交易所直接输送上市公司22家,被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收购40家,为新三板输送转板挂牌企业111家。

信贷创新让科技企业可评可贷可投

在书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时,金融机构同样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周涛表示,该行开展了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设计了“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评价体系,提出了包含二十项成果的专业解决方案,让科技企业融资“可评”“可贷”“可投”。

截至2024年3月末,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74.23亿元,较年初增加197.62亿元,增幅18.36%。

而工商银行早在2018年即在上海组建了总行级的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开启科技金融的专业化经营。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徐言峰向记者表示,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1500亿元,重点支持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关键领域的企业,该类硬核科创贷款余额超560亿元,上海TOP100硬核科技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达到80%。

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康杰也表示,该行已确立了“股、贷、债、保、租、孵、撮、联”一体化创新打法,从发现客户向培育孵化客户转变,将有潜力的企业纳入长期观察范围,引入多重服务,进行梯度化培育,采取订单撮合、投融资对接、并购重组撮合等“商行+投行+生态”创新服务。

截至2023年末,浦发银行在上海服务的科技企业有贷户近2000户,贷款余额近千亿,其中70%近700亿元为上海“3+6”重点产业企业。

保险行业也逐步构建和完善科技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太保产险一方面在上海以总部战略项目制推动重点科技创新的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同时探索总分协同的柔性组织模式,提升科技创新保险专业性。中国太保产险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陶蕾表示,公司2023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超66万亿元,服务客户数近13万家,目前已支付赔款超35亿元。

认股权服务科技企业多元融资需求

“认股权”业务,成为上海服务科创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的又一创新产品。

2023年11月24日,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动集团内子公司建银国际,在上海股交中心登记平台挂牌登记2单上海市场首批认股权业务,标的企业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认股权是一种选择权,持有机构在未来某一时期,可以行使该选择权,认购企业一定数量或金额的股权。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认股权业务更为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成长,可以服务科技企业更为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记者从上海股交中心获悉,截至目前,已有19单认股权登记项目在上海股交中心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成功落地。

陈妍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认股权试点创建“X+认股权”等多种联动方式,吸引银行、产业园区、担保机构等参与投早、投小、投科技,目前已形成“银行+认股权”、“银行+产业园区+认股权”、“产业园区+认股权”、“银行+担保+认股权”等模式。其中,在园区模式中,更通过探索“先投后股+认股权”等业务模式,实现了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精准赋能。

“目前已完成认股权登记的项目中,标的企业涵盖医疗器械、新能源、数据科技、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优质科创企业,其中小巨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近70%。”陈妍妍说。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