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拥抱新常态 投行依然大有可为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艺文 马静2024-04-26 06:54

证券时报记者 刘艺文 马静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IPO开始收紧,当年IPO数量下降到313家。今年到目前为止,IPO家数仅为35家。IPO收紧以来,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挑战,从业人员的心态也有所波动。但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是投行业务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市场各方应逐渐适应并拥抱这一新常态。

显然,过去几年IPO规模高速增长的情况并非常态。往后看,每年IPO规模大概率会回归到历史的均值水平。对于投行而言,刚刚经历产能大扩张,各种资源都进行了大量的布局配置,如今再经历行业回归,短期阵痛是难以避免的。但也应该看到,投行已经过了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时期,后面追逐的,应该是服务的质量、深度以及特色化。

所谓服务的质量,一方面指自身展业的质量,要全面提升执业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对项目的全过程、全周期质量管控,更好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另一方面,指服务的企业质量,切实树立对投资者负责的理念,把好质量关,拓展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优质企业。

服务深度是指,要了解上市公司核心需求和发展战略,为其量身定制一站式金融服务方案,包括企业规范发展咨询、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计划、投融资财务顾问等。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协同,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接力式服务,深度服务好上市公司。

服务的特色化,则是要求投行在某个细分领域能做出特色,深扎下去,打响品牌。比如,有的投行在北交所市场持续发力,有的在并购市场投入,有的在债券市场布局,有的在国际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等。

应该说,新常态下,投行依然大有可为,投行的舞台依旧宽广,但与此同时,对投行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家投行应该主动拥抱变化,积极适应新常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也为磨练自身实力、打造一流投行而积蓄力量。

责任编辑: 刘少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