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网站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胜良2024-03-22 06:57

余胜良.jpg

余胜良(证券时报记者)

今年央视3·15晚会播出了一个节目:有记者卧底并曝光了婚恋市场乱象。婚恋网站通过话术培训新人,通过夸大婚恋对象优点,以及打压签单对象等方式,诱导交费,将客户当做“猎物”来搞钱,最后并没有提供相应服务。

这么努力地琢磨客户,到头来婚恋市场的龙头公司业绩也不好,其创始人大举抛售公司股权,接盘者大概率要套牢。原因也不难理解,这个市场看起来热闹,却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天生具有信息散乱,无法标准化的特点,让无数精英折腰。

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是地道的精英人物,读研期间,曾经两次被婚介交友网站欺骗。正是这两次受骗,让她萌发了创办一个严肃的以婚恋为目的的交友平台的想法。她自己通过创立婚恋网站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很快吸引到了投资者。

一开始世纪佳缘也是高举高打。龚海燕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网站注册人员也是口口相传,包括同济医大女硕士,上海交大男博士。但是,很快这个网站人数大幅扩张,各种信息充斥,良莠难辨。

世纪佳缘在美国上市后,龚海燕将股权抛售出去,然后辞去职务去做了教育类网站。国内另外一个相亲类头部公司,创始人后来也出售了股权。海航、当当网都曾经试图收购婚恋类网站。

婚恋类网站很容易吸引到用户注册,未婚者都想去试一下运气,但能否通过这些网站找到配偶就是另一个问题。有分析认为,相亲类市场有一个矛盾,就是一旦相亲成功就减少了一个客户。这可能是该行业的命门。比如购买房屋之后,人们也很少再购买,买汽车、家用大件电器频次也不高。不过,现在离婚率很高,网站吸引老客户并不难,而且每年都有年轻人进入婚恋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地潜在客户。

婚恋网站很快开办线下门店,是因为线上模式盈利不佳,网站看起来热闹,但消费不足,线下门店可以促使潜在用户转化为消费者,为了让用户转化为消费者,门店要掌握技巧,连哄带蒙也要成交。

中介可以促进交易,比如买卖出租房屋,可以淡化矛盾,缓和拉拢双方进入交易环节。了解双方信息的红娘可以帮忙撮合,按道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但是婚配在人生中特别重要,选对另一半直接决定生活质量,人们一般会花很长时间来慎重决定,进入恋爱容易结婚难,互相了解多年的恋人还会分手,更不要说陌生人。对陌生人来说,年龄、身高、颜值、学历、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显性条件比较容易了解,即使如此也容易在某些条件上卡住,更不要说各自的经历、喜好和认知这些比较隐性的要素,需要花很长时间了解。婚配成功率太低,中介需要花很长时间服务客户,时间和精力成本太高。

为了吸引消费者以及成交,难免会夸大某些方面,对虚假信息不闻不顾。历史上,婚恋市场一直是媒体曝光的热点,不仅仅有虚假宣传,还有诈骗嫌疑,有部分机构还会有意无意的找婚托。

一位研究社交媒体的IT企业部门负责人向我分享了他对婚恋市场的观察,他是香港人,在内地上班,他在婚介机构属于高端客户,是婚介机构热衷推广的招牌,就好像照相馆门口的照片一样,他被介绍给很多女士,婚介机构并不希望他找到对象,如果他配对成功,就意味着他们会失去一个活招牌。他表示,打上成功标签的男士在婚恋市场很吃香,在和相亲对象聚会时甚至可以不用买单。

稀缺资源受到追捧,就有人会粉饰工作、学历家庭条件等吸引异性,有些是为了找好的婚配对象,有些就是为了诈骗,通过虚构信息,冒充军人、公务员、官二代、富二代等,获得对方好感,血吸对方财物,这种诈骗因为有婚姻幌子做掩护,损失还很难追回。婚恋市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网站平台并没有打击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用户假冒行为可以刺激异性参与积极性,对经营者有利。让婚恋网站合法合规经营,任重道远。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