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提供消费娱乐价值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胜良2024-01-19 06:50

余胜良

精妙的故事,精彩的画面,帅气的男主角或者漂亮的女主角,痛苦的抉择,阴差阳错的情节……这是大多数文艺作品调动观众情绪所采用的标配,而大多数观众也很吃这一套。

这段时间,电视剧《繁花》引发热议。话题包括股票、外贸、情感纠葛等;一位几乎没有缺点又多情的男主角,处处得女人喜欢,黄河路一条街的焦点都是他,好多棘手的事儿到他手里都能解决;摄影棚里调出的光影,处处都是特写。

如果有人真去黄河路看,会发现现实和作品很不一样。就是当地的原居民回忆起来,也会与《繁花》中所表现的大不相同,只记得当地曾有几家店铺比较火。

但是这不妨碍当地人会喜欢这个作品,因为这里面的腔调显得很有品位,为这个城市增添了光彩,外地人也喜欢,他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新大陆一样的故事。

影视作品抽象了某些特质,甚至凭空捏造了一些特点,就跟光线一直照在某些主角上,一直照在他们的半边脸上一样,导演希望借此来完成聚焦。

我们日常生活是发散的,很少有焦点人物出现,看到和听到的事情都很普通,精力高度分散,除了工作,还要应对衣食住行、子女教育,一天被分散成很多段落,大多是鸡毛蒜皮,没有“爽”文所描述的情节。

所以我们对故事很着迷,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优秀的作者可以缝合创造各种故事、塑造各种人物,无中生有,呼之即来,调动出各色人等凑出一个绝妙故事。

导演的能力是聚焦,镜头就是指挥棒,我们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是跟着指挥棒在走,比如普通的室内布置,镜头走动就带来动感,导演要求我们聚焦在某个人物、某段故事,我们就跟着进入,不用考虑其余令人分散精力的庸常枝节。摄影图片也是如此,模特需要凹造型,角度需要刁钻,普通角度的作品,很难抓人眼球。

各种小说、小品文将某些内容提炼出来,从而获得读者关注。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作者也拿着指挥棒,指挥我们眼球的聚焦点,我们看到的悲欢离合,都是作者提炼出来的,我们由此会忽略故事不合理的部分,比如《繁花》中爷叔的形象,他的能力就太过神奇。

这样的作品才有传播力,因为我们并不在意真实发生了什么,直接需求是调动情绪呼应能力,刺激记忆和好恶。我们拿着武侠小说放不下手,不是想从中学到什么,而是为了让自己紧张或愉悦。

我们熟悉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来自文艺作品,这些人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经常拿来举例说明某个道理。三国真实故事的传播力没有《三国演义》强烈,古代传下来的多为神话,是因为口口相传,传播者主动对故事进行筛选,故事会变形,有利于传播的部分会留下来,继续夸大,传播重新塑造并决定了故事。

即使是新闻作品,也有很多取舍,作者会有意识砍去那些传播力不强的部分,即使这些部分也很重要,造成的结果是事件的本貌被肢解。纪录片会选择很典型的故事,比如特殊群体,一个很稀有的故事,也是为了有传播力。

文艺作品不是现实世界,但可以有些微对应关系。真实世界更为丰富,细节更多,即使是同一个时代和事件的亲历者,感受也有很大差异。中国如此之大,各地情况迥异,想要深入了解,需要局限在文艺作品的层面。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