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债市超额回报难度大增?银行板块能有绝对收益吗?券商、保险股能否抄底?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发声 | 智库
来源:新财富杂志作者:新财富杂志2024-01-03 20:06

以大金融板块为主的价值股2024年表现如何?本期继续带来202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银行、非银金融板块第一名分析师观点。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新财富杂志

01、固定收益研究丨华泰证券研究小组

张继强、殷超、仇文竹、吴宇航、王菀婷、文晨昕、陶冶、何颖雯

经济新旧动能切换仍是债市最大的基本面

02、银行丨浙商证券研究小组

梁凤洁、邱冠华、陈建宇等

看好银行板块绝对收益

03、非银行金融丨海通证券研究小组

孙婷、何婷、任广博

证券行业经营业绩有望改善,保险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01

固定收益研究丨华泰证券研究小组

张继强、殷超、仇文竹、吴宇航、王菀婷、文晨昕、陶冶、何颖雯

图片

2023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研究第一名华泰证券张继强

经济新旧动能切换仍是债市最大的基本面

全球周期错位、AI技术革命、全球资金再配置是2023年的三大主线,市场整体呈现出内外有别、债强股弱的特点。2022年底理财赎回导致的债市调整成为2023年的回报来源,微观主体活力待恢复和融资需求不足是核心,“大行放贷,小行买债”行为推波助澜,化债给城投债带来意外之喜。

2024年全球经济周期错位特征有望延续,预计海外基本面压力逐渐上升,政策面逐渐转为“财政收敛+货币转松”。国内经济继续呈现出波浪式前行的特征,2024年名义GDP有望微抬,弹性可能更依赖政策发力。政策面表现为,中央略加杠杆,地方约束债务,货币积极配合但有汇率等约束,金融严监管。此外,地方化债、资本新规等也是影响债市表现的重要因素。

经济新旧动能切换是基本面的核心主线,旧经济出清决定利率高点,新经济崛起速度决定股市结构机会。目前看,旧经济仍在出清过程中,中央金融会议提出“持续降低融资成本”,以上都决定了债市趋势不轻言结束。

但目前利率绝对水平和利差等都处于低位,获得超额回报的难度大增。节奏上,利率供给增多、存单利率走高、地产政策放松导致利率呈现“下行中继”特征,调整仍可当做机会。品种上,短端利率债开始具备吸引力,城投债提防分化,二永债(即商业银行所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有小幅挖掘空间,关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和信贷ABS等资产。

02

银行丨浙商证券研究小组

梁凤洁、邱冠华、陈建宇等

图片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银行第一名浙商证券梁凤洁

看好银行板块绝对收益

展望2024年,我们看好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主要基于当前市场对银行中长期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已经纳入估值,基本面2024年一季度承压后有望边际修复。

板块策略角度,我们推荐“大而稳+小而美”的“哑铃组合”。我们认为未来银行业可能进入到消灭“资产红利”的阶段。市场竞争当中,大银行享有成本优势,小银行追求特色经营,中型银行承压。因此选股优选“大而稳+小而美”的“哑铃组合”。

经营基本面角度,2023年上市银行的营收利润增速呈现稳步回落的态势,预测2024年也会保持低位稳定运行状态。

从量、价、质三个角度进一步来看,规模方面,根据最新政策表态,信贷增速需要适配经济增长逐步提质换挡,我们预计银行业资产增速,包括信贷增速可能会呈现出稳步回落的特征。

息差方面,基于目前的存量政策,包括存量按揭利率和LPR的调整,银行息差还会进一步下行。未来息差额外压力,一方面来自于高收益资产的超额收益退坡,如城投类资产;另一方面来自于海外加息结束后,国内LPR进一步调降。

风险方面,我们预计2024年上市行信贷真实不良生成水平基本稳定,主要风险点来自城投和地产。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下,预计城投地产领域风险可控。非信贷方面,减值压力下降带来的红利期趋于结束,同时还要补提非信贷减值。

03

非银行金融丨海通证券研究小组

孙婷、何婷、任广博

图片

2023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金融第一名海通证券孙婷

证券行业经营业绩有望改善,保险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券商方面,“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信心”进入政策实际落地期,国务院、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多箭齐发,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过往行业并购预期多而落地少,当前供需两端催化下有望提速,券业并购案例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集中兑现并持续增加。

从当前监管层针对投资端改革的政策力度看,2024年证券行业外部经营环境逐渐好转的确定性较强,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改善。其中,头部券商受益于投资端改革政策红利的程度要高于中小券商,将发挥板块估值修复中的引领作用。

保险方面,负债端,一是当前储蓄类业务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其他资产收益率下降背景下,保险产品仍具有相对吸引力,依然看好负债端改善大趋势;二是监管持续推动报行合一政策落地实施,或将有效压降渠道费用水平,险企新业务价值率有望提升。资产端,受政策持续引导支持资本市场发展,险企投资端或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业绩弹性较大;伴随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如果长端利率(指国债收益率曲线上较长期限的债券收益率,通常是指10年期以上国债的收益率)修复上行,则有助于缓解新增固收资产收益率压力。

当前保险股经过持续调整,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较高。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新财富杂志

《新财富》杂志于2001年3月创刊,专注资本市场深耕细作,“最佳分析师”“金牌董秘”“500创富榜”“最佳上市公司”“最佳投行”等权威专业评选和《德隆系》《明天帝国》《收割者》等经典研究案例影响深远。

新财富杂志社旗下主要新媒体平台包括:新财富杂志微博、新财富杂志公众号、新财富杂志视频号。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彩田路7006号深科技城A座43层

媒体合作与新闻职业操守举报
邮箱:xcf@stcn.com
微信:xincaifuzazhi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