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多年前,周杰伦代言了移动的动感地带,一句“我的地盘听我的”广告词响彻大江南北,红极一时。而最近,上海的迪士尼乐园也因为禁止游客携带食物入园,俨然践行“我的地盘听我的”,引发舆论热议。
类似禁止携带食物的规定,迪士尼并不是头一家。在早些年前,一些餐馆就在门口醒目地方写着禁止外带食物、酒水;尤其以KTV等娱乐场所,食物售卖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更是对外带行为严防死守。一些内资的游乐园,也严禁携带食物入园。因此,在这次舆论发酵之前,人们对于类似条款,并不陌生。而迪士尼在维护其商业利益上的强硬手段更是声名远播。有一个网络段子就非常形象——当你不幸飘落到一个荒岛,那么在沙滩上画一个米老鼠,比画出SOS的求救信号更有用,因为迪士尼的版权人员,会第一时间将你送上法庭。
但这次迪士尼被顶上热搜,还是有些出乎人们意料。根据媒体报道,一位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在携带干粮准备进入迪士尼时,遭遇了翻包等待遇,并被拒绝携带食物入园。在交涉无果后,该学生将迪士尼告上了法庭。而迪士尼在回应媒体时则表示,其在游客须知中已明确禁止携带食物入园,且亚洲区采用的均是统一标准,并没有区别对待。舆论关注的焦点,就落在了迪士尼的格式条款是否有效以及翻包是否侵犯游客隐私权等问题上。
这些年来,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绝大多数饭店已经少见明令禁止外带食物、酒水,个别的零星案例,也是诸如饭店是否可以收取“开瓶费”等边角问题。餐饮行业早已是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相对而言消费者更占据主动地位,因此拒绝此类霸王条款,消费者有足够的底气。但在迪士尼面前,形势就很不一样,因为迪士尼拥有强大的IP,以及区域内的稀缺性,在面对消费者时,它占据明显优势。即便如此,并不代表它可以随意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在非常注重隐私权益的美国本土,迪士尼也会对游客随身携带的背包进行检查,考虑到当地允许持枪的现实,而游乐场又是公共场所,类似的检查更多是以安全为目的。但即便如此,迪士尼也没敢对游客翻包。
尽管迪士尼已经告知禁止携带食物,但信息是否能够有效传达给消费者,存在疑问。而且,有消费者反映,迪士尼在禁止携带食物的同时,游乐园里的食物价格却异常高昂,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强制消费的嫌疑。对比世界各地迪士尼票价,上海处于中档水平,倘若考虑到附加的饮食消费等,情形将又不一样。迪士尼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只要基于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差异化的票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无可厚非,但目前迪士尼方面并未给出具体的拒绝外带食物的理由。一些人认为是出于维护园区清洁的理由,其实并不成立,因为即便园方提供的食物,也有污染环境的可能,而消费者购买门票后,园方就天然有提供清洁环境的义务。至于提升利润空间的揣测则合理得多;但是,因为园区内的消费具有垄断性,并非充分竞争,禁止外带将有强制消费的嫌疑。除非,迪士尼在顾客购票前就明确告知禁止外带,且公布园区内的食物价格,让消费者有充分选择是否前往的权利。
此次涉事的学生,虽然是个体遭遇,却关乎社会公众福祉。而他也选择了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尽管最终判决结果尚未出炉,倘若类似闪耀理性光芒的维权方式能够成为大家解决矛盾的首要选择,而不是动辄舆论炮轰,才是此事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