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与房企密集座谈,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李若菡2023-12-01 17:48

近日,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密集召开房企座谈会,就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表态。

专家指出,多家骨干金融机构召开房企座谈会,体现了政策推动金融支持房地产企业的意愿之强、力度之大,在以往是十分少见的。而支持房地产业务,仅仅依靠商业银行是不够的,还需加强非银行领域的支持,全方位推动融资环境的改善。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具备可预期性的政府政策是长期目标。

银行与房企密集座谈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与房地产企业相约座谈。

公开资料显示,自11月21日起,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密集召开房企座谈会,纷纷就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表态。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四家银行座谈会的内容发现,回应房企融资需求、保持融资渠道稳定是共同的重点。

例如,建设银行强调对于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坚决不惜贷、不抽贷、不断贷,稳定金融支持,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交通银行“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并以“三专”和“两重”的“3+2”机制做好对公领域房企金融支持服务;农业银行表示,将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等业务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浙商银行则表示,“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保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

参与银企交流的房企代表基本覆盖了全行业,包含行业龙头、区域代表以及各类所有制企业代表。

11月27日,交通银行与万科集团、绿城中国、龙湖集团、滨江集团、信达地产、新城控股、美的置业、卓越集团、首开股份、大华集团、仁恒置地、新希望地产、陆家嘴集团、浦发集团、伟星集团等15家房企召开座谈会。

11月22日,浙商银行举办的座谈会也邀请了浙江省内外20余家房企代表参会。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从供需两侧综合施策,在保持贷款债券股票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方面态度积极,支持改善企业经营,优化下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光大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从监管部门和各家银行召开的座谈会上来看,当前我国监管部门多次发声提升房地产市场信心,对国有与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同时,也提出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目前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较大潜力。”

此外,50多万亿涉房类贷款中,有七成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住房按揭平均不良率水平仅为0.5%左右。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性影响可控。三部委座谈会还提到做好保交楼工作,纾困融资支持有望进一步加码。

支持意愿强力度大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明确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等。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多家骨干金融机构积极召开房企座谈会,也体现出政策支持的决心和力度。

“首先,说明货币金融领域的政策正在想尽办法地支持房地产企业,这种加大力度支持的政策考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风险控制和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分析道,“一方面相关举措有助于控制风险,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房地产企业,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有助于从流动性方面缓解这种风险持续上升的状态。另一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各方面经营状况的改善,推动房企逐步恢复、增加投资、更好地推进‘保交楼’项目。房企状况改善以后,才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回升和土地出让的回升,进而带动投资的回升。”

“其次,从这几场座谈会来看,主要是考虑运用骨干金融机构的资源来支持房地产企业。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甚至创新地提出能不能更多地使用信用贷款。一般来说,市场存在风险,要由金融机构自身决定是否运用信用贷款,这种提法也是很少见的,说明政策推动金融支持房地产企业的意愿强、力度大。”连平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商业银行在我国货币金融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也有专家指出,支持房地产业务,仅仅依靠商业银行是不够的。

“从银行业务体系来看,近两年来房地产领域的开发贷占比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在相对平稳的状态,而非银行领域的房地产业务出现大幅度的收缩。”连平进一步指出,“金融对房地产的支持不能仅仅停留在银行信贷的层面,还要加强非银行领域的支持,全方位地推动融资环境的改善。商业银行至少要把开发贷的增长水平提到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这样对于开发商的支持才能够逐步到位。”

“仅仅依靠银行来支持房地产企业是不够的。”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对记者直言,“想要恢复公众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真正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的政策也要具备可预期性,一切努力都要朝向这一长期目标,而非短期的业绩追求。没有公平有序的行业环境,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信心无法恢复,中小开发商也难有出头之日。”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