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务院督查组收集的线索反映,在陕西省彬州市的三处路段,一些人打着治污降霾的旗号违规设置车辆冲洗站,强制收取过路车辆洗车费。对此,国务院第27督查组“放管服”专项组,派出督查员专赴彬州市进行暗访。查实情况后,督查组责令整改,地方表态将彻查。
为了治污降霾,设置车辆冲洗站,要求过路大货车进站冲洗,倘若不涉及收费问题,单纯作为一项治霾举措,或许未尝不可。问题是,彬州设置冲洗站的目的,显然不单纯。不到5秒钟的冲洗,就敢收费20元,交警指挥,警车震慑,专坑过路的外地牌照大货车,这已近乎明目张胆的拦路抢劫了。
车辆冲洗费收据上,盖有“彬州市治污降霾车辆冲洗站”和“咸阳强彬工贸有限公司”的公章,此外还有交警部门深度参与其中。背后涉及的问题,不仅是任性权力的滥用,还有权钱交易的可能。到底是谁,拍板允许设置车辆冲洗站强制收费,收到的钱又都进了谁的腰包,无疑需要彻查和严惩。
“放管服”改革不是无聊的口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理当体现在每一个真实可感的细节里。违规设置车辆冲洗站强制收费,看似一桩小事,坑的也只是过路大货车,但这粒“老鼠屎”,最终破坏的,却是地方发展的整锅汤。
一方面,倘若各地相关部门都学彬州做法,以治霾之名,行敛财之实,大货车过路难问题不仅会越发严重,额外增加的非正常物流成本也会转嫁给全社会,进一步加重企业和群众的负担。
另一方面,一个地方,对过路大货车尚且雁过拔毛,有一个宰一个,外来企业与投资者,岂不更是砧板上的鱼肉?权力如此任性妄为,乱收费想收就收,明目张胆毫无忌惮地割韭菜,谁还敢去呢?连大货车都不敢随便去的地方,又哪有什么营商环境可言?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很多地方早就意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地方竞争落实到政府层面,其实就是营商环境的全面比拼。“放管服”专项督查组暗访到的彬州强制收取过路车辆洗车费问题,反映出仍有一些地方“放管服”改革严重不到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反而仍像雾霾一样弥漫。
打着的是治污降霾的旗号,做着的却是收费敛财的生意,把管理变味成了创收,把服务变味成了收费,这是政治生态的污染,这是贪污腐败的雾霾。相比大气雾霾,腐败之霾更为可怕。倘若腐败之霾不能得到强力清除,治污降霾很可能只是一个敛财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