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强制退市公司创新高 注册制下市场“优胜劣汰”加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3-11-23 08:49

在全面注册制落地之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创出了新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2日,A股退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5家,剔除被重组合并的中航机电、申请主动退市的经纬纺机,因触及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的A股公司数量已达到43家,超过2022年全年(强制退市公司为42家)。

随着2023年三季报数据的揭晓,还有更多上市公司面临较高的退市风险。截至11月22日,*ST泛海、*ST柏龙两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1元,面临退市风险;26家上市公司2023年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及去年该组合指标均低于一亿元;37家公司2023年三季度、2022年年末审计净资产均为负值……

开源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认为,在严格执行新规的大环境下,退市机制成效持续显现,今年全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有望再创新高。

A股强制退市企业达43家

根据沪深交易所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终止上市情形分为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两类。其中,强制退市又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在退市流程上,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交易所强制终止上市后,进入退市整理期,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终止上市的除外。

随着退市流程进一步简化,退市指标持续丰富,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出新高,优胜劣汰机制持续完善,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亦有效提升。

具体来看,43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中,有13家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即“连续120个交易日实现的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或“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

“面值退市公司,表面上是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发挥市场选择功能,但背后是公司内外交困,只是被市场以面值退市的方式提前出清。”沪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

与此同时,财务类退市指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年度每股净资产为负数”“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触发退市”等情形。具体来看,合计有超过20家企业触及此类指标。

今年,科创板还诞生了首批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股票——*ST紫晶(退市)、*ST泽达(退市)因实施了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被上交所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尽管触及指标不尽相同,但这些企业走向“退市”的原因,都具有相似的内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财务数据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隐患。

如*ST搜特(退市),虽然是因为面值退市,但在此之前,公司业绩情况已十分严峻,2020年至2022年,*ST搜特已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70亿元。再例如大通退是由于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报告触及强制退市标准,而其早年间就曾对抗证监会工作人员的执法工作,今年5月,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退市前公司股价已跌至0.52元/股。

此外,选择主动退市的经纬纺机,虽然此前业绩未出现异常,但也经历着经营危机。今年8月,经纬纺机公告:“由于市场变化,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经公司股东恒天集团、恒天控股提议,并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指出,A股退市常态化的推行与全面注册制的推行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提高A股市场化程度与流动性。同时,在实行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这种双向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提高了对其识别价值与甄选优质股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A股市场理性投资环境的形成。此外,“退市常态化”的制度建设还有利于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

近百家企业面临退市危机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退市机制不断完善,显著净化资本市场生态,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活力和投资者信心有着重要意义。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一部主任张望军介绍,未来将持续完善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基础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增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普惠性。

临近年末收官之际,在常态化退市机制之下,新一轮退市潮即将来临。

Wind数据显示,目前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有百余家。当前处于交易类退市“阴影”下的企业就有两家——*ST泛海、*ST柏龙,其11月22日收盘价分别为0.89元/股、0.93元/股,分别连续三天、六天股价低于1元;二者的财务状况同样堪忧,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净资产分别为-74.92亿元和-6.98亿元。

此外,可能涉及财务类退市的企业也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及去年该组合指标均低于一亿元的企业”的上市公司有26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企业有37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企业有15家;“近一年信息披露、运作存在重大缺陷”的企业有84家,包括被出具警示函、公开批评、公开处罚等,或触及规范类退市指标。

最新的2023年三季报中,合计有56家企业前三季度收入低于1亿元且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剔除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企业后,剩余还有49家企业面临退市危机。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ST美尚,其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4586万元,同比减少3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81亿元,同比减少206.39%。根据最新公告,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该公司及子公司诉讼涉及金额累计29.8亿元,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431.09%。

今年7月,*ST美尚还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证监会查明公司在2012年至2020年6月期间合计虚增净利润高达4.57亿元,导致相关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发行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受访表示,退市制度不断优化下,A股退市效率持续提升。严格的退市机制与宽松的入市制度并存是全面注册制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望维护市场的扩容压力,实现上市公司存量的动态平衡。

(编辑:张铭心)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