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降温”仍在持续。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仅66亿元,较2022年同期同比下降超六成。
与此同时,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投连险收益亦表现不佳。各月收益“跌多涨少”下,截至10月,投连险账户年内回报率进一步回撤,多个账户年内亏损超10%。
消费者投保趋谨慎
在持续的低利率环境下,部分金融消费者在寻求保障的同时,亦看重保险产品的财富增值能力。投连险在提供一定保险保障功能的同时,提供至少一个可选投资账户,以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既有“投资”属性,又有“保险”属性,因此一度受到关注。
不过,受收益波动影响,投连险投保热度整体有所下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仅66亿元,较2022年同期189亿元同比下降65.08%,为近三年新低。
这样的“降温”,在2022年已现端倪。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人身险公司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221亿元,较2021年695亿元同比下降68.20%。
市场整体情况不尽人意,保险机构也未能独善其身。某险企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二季度退保金额居前三位的产品中,某投连险产品居于首位,本季度退保金额达8.41亿元,年度累计综合退保率即上半年退保率为5.55%。
各月收益“跌多涨少”
事实上,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今年以来,投连险频频遇“考”。
据华宝证券数据,今年1月,投连险迎来久违的“暖意”,单月平均收益达2.93%,多个账户收益超5%。不过,这样的“升势”未能持续,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随后的2、3、4、5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5%、-0.38%、-0.47%、-1.64%。
直到6月、7月,随着权益市场反弹,投连险账户再次重返“升势”,单月平均收益0.75%、0.45%。随后再度转跌,8月、9月、10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2.11%、-0.82%、-1.33%。
同时,亏损账户占比持续居高。以10月为例,纳入统计的217个投连险账户中有65个取得正收益,占比29.95%。这也意味着,有超七成投连险账户出现亏损。而收益居前的账户也在1%以内。
从不同类型账户的表现来看,10月,除货币型账户平均回报率为0.15%外,其余6类账户平均回报率均现不同幅度亏损,其中,指数型、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账户平均回报率分别为-3.18%、-2.57%、-2.44%、-1.66%,此外,增强债券型、全债型账户平均回报率则分别为-0.53%、-0.52%。
各月收益“跌多涨少”下,投连险账户年内回报率进一步回撤,以激进型账户为例,年内仅2个账户为正收益,最高为4.99%;同时44个账户出现亏损,其中20个账户亏损超10%,最高为-21.60%。
相对而言,全债型、货币型、类固定收益型账户年内多数仍保持正收益。其中,全债型账户年内回报率为-0.68%-3.28%;货币型账户年内回报率为-0.82%-3.64%;类固定收益型账户年内回报率为-3.02%-4.04%。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账户
“降息”浪潮下,消费者对于稳健型产品的追求更胜以往。二季度以来,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预期,进一步释放了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投连险未来亦有一定发展空间。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投连险收益率不如从前,分化趋势明显,意味着消费者更需要酌情考虑风险等因素。
总体来看,投连险更适合于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以投资为主,保障为辅,并追求资金高收益同时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激进型投保人。对其而言,作为长期持有的保险品类,投连险依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保者,则需结合自身情况,不宜盲目投保。
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账户有不同的投资策略,与之对应风险程度和投资收益也不同。如激进型、混合激进型账户权益配置比例较高,相对于市场波动更加敏感,风险指数更高。而货币型、类固定收益型账户投资方式相对稳健,虽然收益率并不突出,但是各账户之间波动性很小,风险较小。在资本市场处于波动期时,相对将更为稳健。
以2022年为例,华宝证券数据显示,纳入排名体系的投连险账户中,指数型、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账户平均年度累计收益率分别为-20.48%、-20.84%、-17.56%、-12.05%;而增强债券型、全债型账户整体平均年度累计收益分别为-1.83%、-1.59%;此外,货币型、类固定收益型账户的年度平均累计收益分别为1.58%、1.98%。
保险人士建议,投保人在购买投连险前,应根据自身的理财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账户,同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和产品说明书,确保清楚各项费用的收取情况。而在购买投连险后,应充分关注投资账户的状况,并根据权益市场表现,及时转换不同的账户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