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投资时会考虑ESG因素”
“我们要构建ESG投资生态”
近些年来,ESG投资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不断提高。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简称GSIA)发布的《2020年全球可持续投资报告》显示,ESG投资的资产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就已占到了全球总资产管理规模的36%。
资料来源:GSIA.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20.
走过数百年,ESG投资是怎么一步步“涨粉”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萌发兴起
逐渐获得认同
18-19世纪,一些宗教组织会把一些不符合他们道德标准的行业主动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如拒绝投资于酒精、烟草和军火等行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60-70年代,投资者开始增加关注的问题领域,强调关注企业的环境保护、种族及性别平等、劳工权益等问题,自此社会责任投资诞生。
持续升温
形成广泛共识
在20世纪80-90年代,面对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要约束企业行为,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社会责任投资获得更多共识。
在传统的投资框架中,投资者主要通过研究公司的财务数据表现,来分析其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而在责任投资形成共识的过程中,投资者发现对一家公司的风险识别,远不只局限于其财务状况层面。
比如一家严重污染环境的公司,可能会有未来面临巨额赔偿的风险;再比如一家公司如果不重视保护员工权益,可能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品牌声誉受损,这些风险有可能会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给投资者们带来损失。
社会责任投资逐渐升温,开始从道德层面转向投资策略层面,例如有的金融产品明确在投资标的选择、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方面的因素。
加速发展
更深度融入投资决策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社会责任投资的共识逐渐具体化为实操性更强的ESG投资框架。
在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在“Who Cares Wins”报告中首次提出ESG的概念。
2006年,联合国成立责任投资原则(PRI)组织提出了包括“将ESG议题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在内的ESG投资六大原则,鼓励各方采纳并合作贯彻六项原则,共同建立起可持续的全球金融体系。
六大原则:
1、将ESG议题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
2、成为积极的所有者,将ESG议题整合至所有权政策与实践。
3、寻求被投资机构适当披露ESG信息。
4、推动投资行业接受并实施PRI原则。
5、建立合作机制,提升PRI原则实施的效能。
6、报告PRI原则实施的活动与进程。
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公布了全球ESG报告标准,对公司社会、环境和治理风险披露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
随着ESG投资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不同主体也在积极响应。监管机构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比如要求上市公司自愿自主或者强制性披露ESG相关信息等;上市公司主动开展ESG信披披露,力推节能减排、发行绿色债券、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等;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不少投资机构,也将上市公司的ESG表现纳入到它们的投资决策体系中。
参考资料:《ESG理论与实践》、中证指数公司《ESG投资发展报告(2019)》、《2019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除标注外,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