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石家庄的几名大学生在餐厅吃饭时遭遇餐具收费1元,在询问店员是否能打包带走后,得到了肯定回复,于是将4套餐具全部打包带走,并因此登上了热搜。有人佩服大学生的较真,有人认为餐馆不该在蝇头小利上锱铢必较,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因为收取餐具费,大学生把吃完饭后的碗打包带走的行为,能理解,但不完全苟同。毕竟下馆子吃饭就是图个方便,拿个新的还好说,吃过的碗回去还要洗,而且大概率不会再用第二次,这就是二次浪费,没太大必要。
餐具收费这件事由来已久,消费者生气的不是餐具收费本身,而是“不告知”“不可取消”这种强制性规定。换句话说,就是商家和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负反馈。
一盘青菜可以卖10元一份,也可以卖100元一份。不管是10元还是100元,食客在用餐前都有选择权,商家也会提前告知为何两盘青菜价格会差这么多。收费餐具也是同样的道理,商家可以提前告知消费者,餐厅有两种餐具,其中收费餐具有什么不同,多少钱一份,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现在很多餐厅都是扫码点餐,选好人数后系统直接把餐具费算入总账单,甚至不可取消。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准确评估餐具收费的合理性,也无法在选择餐厅时充分考虑这一点。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支付了更高的费用,当然也就会对商家的行为感到不满和反感。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餐厅都应该配备免费的餐具,餐具是餐厅需要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倘若餐厅不提供免费餐具,这就可能涉嫌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饮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能强制交易”。
但同时,消费者也要知晓,餐具收费并不一定就是餐厅非法或不良的经营行为,而不告知消费者餐具收费才是。当餐馆在面临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压力时,可能通过收取餐具费用等额外费用来降低部分成本,以保持盈利并维持竞争力。消费者在评估免费餐具和收费餐具后,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这才是正常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