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科创板相关龙头企业抢占先机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e公司 王一鸣2023-10-30 20:37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 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强对合成生物领域初创企业的培育扶持,促进合成生物产业链融通创新和做大做强。

业内认为,合成生物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有望成为新黄金赛道,以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等公司为代表,科创板生物合成企业正抢占先机,在注册制沃土上快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合成生物学广义是指通过构建生物功能元件、装置和系统,对细胞或生命体进行遗传学设计、改造,使其拥有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功能,甚至创造新的生物系统。合成生物学是兼具颠覆创新、巨大需求与社会价值的前沿科技产业之一。生物基产品在成本与质量、工艺路线、环境友好度等方面相较于石化基产品有显著优势。

自Amyris2010年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后,国内外合成生物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上市。国内公司方面,作为领域内的开拓者,科创板首家合成生物企业凯赛生物已成长为具有代表性的平台型生物制造公司,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较为突出。早在2016年,凯赛生物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品就实现了对化学法相同产品的替代,在全球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在产产能近年全球市占率超过50%,并于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有了科创板的资本助力,就更要求创业者和团队沉下心来,在基础技术和产业转化上持续投入和积累。”凯赛生物董事会秘书臧慧卿称,在2020年上市以后,公司与上下游产业链的业务对接也变得更加顺畅,同时凯赛生物在科创板的上市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认识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的窗口,越来越多该领域的公司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支持。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DC10)项目、生物基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凯赛(乌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有力支撑企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与凯赛生物发展路径类似,华恒生物则在厌氧发酵领域突破了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产品,丙氨酸系列产品生产规模位居国际前列,L-丙氨酸产品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在2021年登陆科创板后,华恒生物加快实施募投项目,持续扩充产品矩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拟通过融资扩大产能,在赤峰基地启动建设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在秦皇岛基地实施年产5万吨苹果酸项目,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化工、材料、食品等领域拓展。 

据了解,在资本市场为新兴产业点燃发展引擎之际,科创板企业亦在上市后充分发挥研发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科研攻关,助力国家“十四五”规划落地。

相关统计显示,在科技部组织的56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36家科创板公司参与了其中22项,覆盖基础科研、关键仪器、前沿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

其中,包括电气风电的“EW11.0-208风机”刷新全球已并网运行风机的单机容量记录;天合光能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i-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同时,科创板公司推进基因技术、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例如,凯赛生物利用高通量研发设施突破重大产业化技术瓶颈,建立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设施等。

资本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科技-产业-资本”的循环正在合成生物领域得到充分体现。近两年大批初创型合成生物公司在资本市场得到了投资人的青睐。科创板作为畅通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纽带,有望赋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 赵黎昀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