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亿,净流出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张燕北2023-10-13 15:52

10月12日A股反弹,上证指数站上3100点,而股票ETF市场当日资金净流出超40亿元,展现了市场冲高,部分短期资金选择“落袋为安”的操作思路。

其中,多只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盘风格的宽基指数产品净流出居前,而沪深300、上证50等大盘宽基受到资金青睐,军工、新能源行业主题ETF资金净流入同样居前。

ETF净流出资金42亿元

10月12日,受汇金公司增持工农中建四大行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明显反弹。多行业飘红,除直接受益的金融证券板块外,顺周期相关的有色、钢铁等也有不错的表现。

伴随着A股的反弹,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撤离股票ETF市场。“从历史上看,往往在ETF上涨时,资金倾向于流出,下跌时,资金倾向于流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统计,昨日股票ETF市场呈现净卖出,按照成交均价估算当日资金净流出42.11亿元。截至当日收盘,全市场790只股票ETF(统计股票ETF和跨境ETF)总管理规模1.68万亿元。

从资金净流出榜单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昨日净流出居前的15只股票ETF中,宽基ETF居多,尤其以中小盘风格的宽基指数ETF为主。

具体来看,多只追踪中证500、中证1000、科创50等中小盘股代表指数的ETF净流出额不仅在宽基ETF中居前,同样也在所有股票ETF中居前。占据净流出排行前十的产品中,前七均为中小盘类ETF。而在资金净流出排行前十五的ETF中,三分之二为跟踪中小盘宽基指数的ETF,其余三分之一为半导体、医药、信创等行业ETF。

今年以来中小盘风格基金业绩表现整体优于大盘风格基金,相关宽基ETF也获得资金积极申购。而在近期,A股市场持续波动,风格层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切换特征。伴随着持有收益的增加和风格切换迹象显现,资金开始落袋为安。

值得一提的是,从资金净流出来看,聚焦微盘股的多只中证2000ETF产品近期遭遇资金净流出。这些新近上市的产品筹码松动、叠加市场宽幅震荡,因此出现资金净卖出的现象。

大盘宽基ETF获抄底,三大核心赛道“吸金”

从资金净流入来看,昨日大盘风格宽基ETF及军工、新能源等主题ETF资金净买入居前,资金借道ETF抄底的意愿强烈。

具体来看,嘉实沪深300ETF和易方达上证50ETF昨日在宽基ETF中净流入额居前,同时也在所有股票ETF中位列前二。另外,多只军工、酒、光伏、新能车等行业窄基ETF获资金青睐,多只产品昨日净买入资金近1亿元。

作为市场上的几大重要领域,国防军工、消费以及新能源板块今年以来表现欠佳。近期市场底部逐步得到确认,资金开始积极布局这些调整比较充分的主流赛道。

融通基金经理王迪认为,目前处于政策底逐渐向市场底转换期,底层的逻辑是基于对中国产业的信心,而且目前无论是创业板指还是恒生科技,都处在历史最底部的估值状态。王迪认为,从长周期的视角复盘每5年一个周期,很多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长性和股价回报率在5年的周期里,明显领先二三线公司。

因此,大概率都是偏成长性板块反弹力度更强,成长板块在长周期里表现更好一些。具体到板块表现上,王迪看好军工、消费和医药板块。

市场底部有望确认,资金借道宽基ETF积极布局

将时间拉长至近一个月来看,宽基指数持续获得资金净买入。展望10月,指数进一步下探的空间较为有限,市场依然处于布局窗口期,更加需要的是耐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近一个月以来股票ETF资金净流入排行中,前十均为宽基ETF产品,大盘、中盘及聚焦科创板块的小盘成长风格的基金都在其中。

针对上述宽基指数ETF获得资金大幅流入的现象,公募人士认为,相关指数经过前期调整进入中长期配置区间,获得资金抢筹。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认为,宽基ETF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持有,交易活跃的宽基ETF也是抄底大盘的利器之一。资金密集流入,代表了一部分资金判断市场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市场有可能进入企稳反弹阶段,在行业走势无法精确判断的情况下,宽基ETF既能捕捉市场行情,又不必过多纠结行业选择,往往成为先头资金首选标的。

谈及对当前市场配置机会的看法,汇添富大盘核心资产增长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王栩表示,A股市场整体向下风险不大,有相当大一部分资产已经处于比较底部区间,投资胜率在上升。

诺德基金谢屹认为,当前的主要风险在于海外利率,但大概率不会成为主导因素。所以资金是否愿意参与A股市场,实际更多只是时间问题。而在绝大部分资金选择忽视基本面的时候提前布局,或许会是获取超额收益的良机。

谢屹认为国内经济的复苏依然在进行中,股市对基本面的滞后反应或许不会持续很久,相反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随着经济数据的持续改善,有望出现较为显著的回升。他也建议投资人在短期市场底部可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理财目标加大风险资产配置。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