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121期华熙生物:600亿玻尿酸巨头,未来十年打造三到五个国民产品

赵燕以“白马骑士”身份进入华熙生物,引领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建立管理制度、两次建厂扩产、开拓下游市场、赴港上市融资、退市后再赴科创板……而今,华熙生物市值超600亿元,是全球透明质酸原料总龙头,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终端产品成长较快。

第121期

华熙生物:600亿玻尿酸巨头,未来十年打造三到五个国民产品

赵燕以“白马骑士”身份进入华熙生物,引领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建立管理制度、两次建厂扩产、开拓下游市场、赴港上市融资、退市后再赴科创板……而今,华熙生物市值超600亿元,是全球透明质酸原料总龙头,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疗终端产品成长较快。


如今玻尿酸风生水起,而20年前尚“养在深闺人未识”。华熙生物的前身也一度因亏损而难以维系。一次偶然机会,引来赵燕长期投资。

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简称HA,原为从动物组织如牛眼、鸡冠中提取。从九十年代起,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彼时在济南的山东生物药物研究所出现,由该所研究人员郭学平率先研发出并掌握,大规模制取透明质酸有了技术支撑。现在全球透明质酸产能聚集于山东,2019年中国透明质酸原料的总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75%,而世界前五大生产企业均在山东。可以说世界玻尿酸看中国,中国玻尿酸看山东。

1998年时,郭学平博士等30多人筹集800万元创立华熙生物前身。“买了设备,租了厂房,然后就赔了两年。”赵燕在济南高新区的世界透明质酸博物馆内介绍。两年后公司引入境外资本,于2000年1月重新成立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即华熙生物前身)。正达科技(华熙系)是员工持股平台,后来持有公司50%股份。

随后经营遇到了问题,国内唯一客户博士伦福瑞达不再从公司进货。当时管理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凌沛学(现任鲁商发展首席科学家)四处找投资,他与赵燕是北大EMBA班同学。

“我们班的同学里面有做证券的、有做基金的,都来看过。大家那个时候看不懂,看不到今天,不知道玻尿酸是什么物质,当时只在骨科、眼科使用,大家看个热闹就走了。”有一次,赵燕和凌沛学分到一组做PPT,凌沛学邀赵燕前往济南看能否投资。

“我就带我的助理过来看看,说实在的,那时候也没有看得很懂。郭博士在上面讲透明质酸的发现过程,讲得我都快睡着了。后来我就问他,这个物质在人体到底有什么作用、它的特性是什么?他说它最大的特性就是锁水,1个透明质酸分子能锁1000个水分子。其他我都没听懂,就这句话我记住了。”

学生物出身的赵燕深知,皮肤问题就是水油不平衡,如果之后能用到化妆品领域,市场就大了。“就这么一点,我就说,那行!”作为民营企业家,未经尽调,拍脑袋作了决定,以原始投资为基础乘1.5倍,收购了员工(当初集资的科研人员)持有的50%股份。

她进入公司第一件事,派了一名总经理,给公司做ISO9000认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事实证明企业后续的发展第一步非常关键,你不光是投钱,更多的是要投一种理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总经理年薪50万元,企业最多承担不能超过25万元,赵燕自己从北京付了一半薪水。

赵燕对公司进行了重塑。一年时间拿下ISO9000,成立研发中心重新招人。2003年在企业只有两三千万的营收时,赵燕果断地决定给公司出资建厂,累计投资约2亿元新建了今天的华熙生物一厂区,2005年投产后,在透明质酸原料端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生产企业,至今未被超越。

那时市场也已打开。赵燕微笑着说:当时是卖方市场,都是别人打电话来订货,没有应收款。2008年公司在香港上市时,不到9000万元的销售收入,税后利润6000万元,日子比较好过。

崇尚实体 趴在地上干活

2000年底赵燕介入时公司还在亏损,无自有厂区、办公地。20年间,在其他股东退出的情况下,赵燕持续向华熙生物输血,在济南先后建设一厂区、二厂区、三厂区,并在安徽、天津扩产,收购世界第四大透明质酸生产企业山东东营佛斯特。2019年,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润达5.86亿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全球占比39%。

图为华熙生物生产线(宋春雨/摄)

若了解赵燕的过去,便对其果断进入这家企业,并在后期进行组织变革、持续投入并不意外。

在不少人眼中,赵燕的财富起点是房地产,还曾是第一创业控股股东,从事地产、金融生意,和实体不搭边。在赵燕眼中,没有这么简单。

赵燕回溯了自己的过往。1989年,自己和三个同事凑了5000块钱,到当时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海南岛拼搏。第一桶金的取得和山东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有些类似,张瑞敏是砸冰箱,赵燕是修冰箱。

海南当地有一家和澳洲资本合作的冰箱厂,七八百台冰箱启动不了在库房闲置。赵燕四人揽下该批冰箱,抵押后拿钱到广东顺德找师傅维修并出售,由此赚到第一桶金。而后,她在海南岛投资服装厂,还赞助过椰子节。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始资金来自投资买地,当时正赶上海南地产热,邓小平南巡之后海南岛地产大爆发。谈到这里,赵燕不禁用出了“我噻”俩字,原来一亩12万元买的地,一星期一个价,最后涨到100多万元,最贵的一个地块一亩卖到300万元。

在嗅到海南房地产泡沫危险后,她逐渐从海南撤出,2000年左右进军北京,第一个项目是长安街上的华夏银行总部项目,该项目开发完毕后全部售出,这也是赵燕少数开发完直接售出的项目,目的是要在北京立住脚。而后她又开发了中环世贸项目、奥运场馆五棵松等项目。

“真正意义上我没有做过房地产。我基本上没有做过纯住宅,做的是写字楼和城市综合体。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于做实业,我的写字楼也是自持运营的。”赵燕介绍,好不容易在城中心位置拿到一块地,建后卖掉,然后在更远的地方再买一块地再开发,卖了再去更远的地方……她觉得这样好辛苦好累,也没有多大价值,她更想给建筑、土地赋予生命。

赵燕也投资信用社、第一创业。但在赵燕看来,第一创业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而投资信用社也只是股权投资,没有实际去经营。

对于做实体企业与做金融的逻辑,赵燕也有深刻理解。民营企业家适不适合做金融关键是看他做企业的初衷,若立志在金融领域做好,就应该往这方面走,金融就是专业人士干专业的事,是典型的负债经营,最大的特点是风控。“我不太赞同做实体的人跨界做金融。因为做实体是趴在地上把最难最苦最累的活干完。金融永远是嫌贫爱富,只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做雪中送炭的事。所以,要是做实体产业的人做了金融,很难回归实体,两者逻辑理论不一样。”

华熙生物的成功是赵燕在实体经济领域成功的典型例子。在赵燕看来,一定要做正确的事,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没关系,但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

对于为何在金融行业进行财务投资,赵燕解释,“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变成垄断资本,可能才有免疫力,这是我大学时从政治经济学中学会的。”而垄断资本就是华熙生物正在做的事,成为龙头在全球拥有定价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