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壮阔东方潮改革奋楫时”大型专栏,邀请政府部门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献计献策,涓滴成流,汇聚成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磅礴大潮。

第16期张斌:功能与财务视角下的基建投资潜力与风险

张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管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获得2014年“浦山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首届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之间也通行着强者恒强的竞争法则。

第16期 张斌:功能与财务视角下的基建投资潜力与风险

张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管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获得2014年“浦山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首届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之间也通行着强者恒强的竞争法则。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张斌

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在竞争中成长,企业在竞争中成长,城市也在竞争中成长。有的城市强者更强,有的城市面临命运转机,也有相当数量城市一蹶不振。总体来看,大城市的基建无论是从功能角度还是从财务角度,投资仍有潜力且可持续性更强;相当数量小城市的基建面临非常不利局面。不同城市基建潜力和风险的巨大差异,是城市竞争过程中的一个集中表现。

功能视角下的基建

基建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人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流入、产业兴旺,意味着更多的人和经济活动可能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得益,这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反之,如果一个地区人口在持续流出,经济增速较低,则意味着该地区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未必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基建效率堪忧。

相对于人口流入,大城市基建投资率偏低,小城市基建投资率偏高,存在大量人口流出且基建投资率高企的四线和其他类型城市。我们的样本城市中,没有看到基建投资率与人口流动之间的明确相关关系。一线城市中除了天津基建投资率(基建投资与当地GDP之比,简称基建投资率)高于全部样本均值,其他均处于较低水平,深圳人口流入最快而基建投资率处于样本城市中最低水平行列。二线城市当中,大部分城市面临人口流入,基建投资率也低于全部样本均值,人口流动和基建投资率大致呈正相关,武汉、长沙、西安等城市虽然基建投资率较高,但是相对其人口流入而言不高,唐山、重庆和南京等相对于人口流入而言基建投资率偏高。问题最突出的是人口流出,同时基建投资率远高于样本均值的城市,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四线和其他类型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