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125期中科创达:两人起步如今拥有六千人团队!十二年做了三件事

中科创达为何能够短短数年快速崛起,并且筑牢核心技术护城河?为什么公司战略布局能够做到几乎步步精准?作为高科技企业,公司对于出现“脱钩预期”为何并无惧意?……日前,在北京证监局的支持下,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报道采访团走进中科创达。

第125期

中科创达:两人起步如今拥有六千人团队!十二年做了三件事

中科创达为何能够短短数年快速崛起,并且筑牢核心技术护城河?为什么公司战略布局能够做到几乎步步精准?作为高科技企业,公司对于出现“脱钩预期”为何并无惧意?……日前,在北京证监局的支持下,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报道采访团走进中科创达。

无论是智能手机的每一次的更新换代,还是无人机等智能物联网的核心计算模块及操作系统,抑或是互联网汽车的人机交互和多媒体系统,背后几乎都离不开这家年轻的A股公司的身影。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领先优势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从2008年创立以来,通过对产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快速在智能操作系统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规模从最初的2人扩展到目前6000多人,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也从2015年上市之际的6.15亿元和1.17亿元规模,上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7.87亿元和和2.92亿元水平。

中科创达为何能够短短数年快速崛起,并且筑牢核心技术护城河?为什么公司战略布局能够做到几乎步步精准?作为高科技企业,公司对于出现“脱钩预期”为何并无惧意?……日前,在北京证监局的支持下,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报道采访团走进中科创达,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鸿飞向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回答了这些几乎所有中国高科技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还原公司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技术为本,生态为王,坚定全球化,成为赵鸿飞对公司发展的核心总结。赵鸿飞判断,汽车智能网联和物联网,是中科互联未来着力布局的新战场。公司将借道顶天(云)、着地(端)两大发力点,对智能网联新时代进行系统变革与布局。同时,公司未来还将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加大对全球市场的开发,为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1、精准预判并顺势而为:顶“天”着“地”

中科创达成立前夕,中国的IT产业正在酝酿巨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科院先后引进英特尔、NEC等外资企业入华建立合资企业。1998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后,赵鸿飞首先加入了NEC和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组建的合资公司,参与了不少操作系统的底层开发研究。2008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浪潮起点的到来,为赵鸿飞的前期积淀开始带来“化学反应”。

“我们当时判断,移动互联市场网一定大于传统互联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也将甩开电脑系统。”提及2008年创业的决定,赵鸿飞表示,智能手机的兴起,使他看到了新的机遇。

采访:证券时报副总编辑王冰洋 嘉宾:中科创达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鸿飞

但赵鸿飞明白,受限于高资源需求和技术门槛,开发操作系统这条路短期难以行通,作为技术厂商来驱动智能产业的发展这一路径更为符合现实要求。当时谷歌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给市场带来空间,中科创达成为中国最早从事安卓系统软件开发的公司。当安卓系统2010年在中国爆发,中科创达早已成为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以及多家手机终端厂商的密切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