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106期特锐德:5年前“豪赌”充电网今已盈亏平衡,董事长称利润增长空间巨大

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说,“二次创业过程真是挺苦的,风险也很大,实际上我们就是做了个‘豪赌’。”9月6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特锐德,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与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面对面,展开深度对话。

第106期

特锐德:5年前“豪赌”充电网今已盈亏平衡,董事长称利润增长空间巨大

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说,“二次创业过程真是挺苦的,风险也很大,实际上我们就是做了个‘豪赌’。”9月6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特锐德,证券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与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面对面,展开深度对话。

逆风飞翔:梦想变成现实

“思考、思考、再思考,直至把梦想渗透进潜意识——而把梦想说出来,也是实现梦想的行为之一。实际上我们是这么做的,结果一个超大的梦想几乎完全变成了事实。”日本管理学家稻盛和夫对企业家梦想如此论述。

梦想的魅力在于面向未来的大量不确定性,于德翔似乎天生具有这种洞穿未来,不断消除不确定性,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现在可以对员工说,老于之前吹过的牛都实现了。”2014年起步时,于德翔就梦想要做一张充电网,如今特来电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公司”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特锐德工业园是一个小型的新能源微网,车位上装有充电设备,员工晚上回家充满电,电价约在3毛钱一度;白天上班把车开到公司放电,高峰期高价卖电;中午把公司光伏3毛8一度的电再充到汽车;下午再卖几度后开车回家。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特性,通过光伏—储能—充电—放电的新能源微网调节峰谷差,进行能源的交互。

于德翔解释,“我们员工开电动车非但不花钱还能赚钱,实际上我们做的是一个新能源和新交通深度融合的物理网络。”

新能源生态充电网虽然已经实现应用,但新能源车规模总量还不算大。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仅为281万辆。

特来电所处的行业环境,依旧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明确退坡的政府补贴以及新能源车的其他技术路径——氢能源。

于德翔认为政府补贴退坡是正常的。“道理很简单,孩子大学毕业了,父母还给钱就不应该了。补贴减少对行业短期是阵痛,长期是利好。断奶一定要趁早,让不干正事的企业离场,真正想干事的企业不会靠补贴存活。”尽管国家在新能源车的补贴上一降再降,但政府对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旧十分重视。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不只是电动汽车,还有在政策、资本市场上火热的氢能方向,业界有人认为,电动汽车解决不了能源生产端的污染问题,只是一个过渡产品,氢能源才是未来。

对于氢能源方向,于德翔谦虚地表示自己了解不多。其实他也曾到日本,跟业界大咖取过经。于德翔认为,氢能源车技术,中国做得了但做不好,因为技术太复杂。“就氢能来源来说,化工行业副产氢,但支撑不了大规模氢能汽车的发展。制氢要靠电解水,一度电产氢,从能源消耗角度最多变成0.5度,氢再去发电,效率80%,一度电最后变成0.4度电,而电动汽车充一度电就是一度电。所以,未来氢能车的运营成本可能是电动汽车的一倍。”

未来的电动汽车将绝大多数使用新能源电。特来电有个使命: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让尾气和雾霾远离人类。于德翔表示,特来电要打造一个涵盖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微电网,基于现在配电网支撑下的小闭环系统,让可再生能源得到进一步消纳,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社会贡献巨大。

证券时报采访团在特锐德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于德翔一路陪同,在科技馆站着讲了一个小时,座谈一个小时,全场激情洋溢,逻辑清晰,信心满满。每天给众多客户解说,同各行业打交道,思考公司未来战略并推动落地,这或许就是于德翔精神状态始终饱满的秘诀吧。

五年前创办特来电时,行业发展预期不确定,风险很大。五年后的今天,于德翔相信行业预期稳定,风险基本消除,“我的信心来源是基于行业前景好,潜力大,而且已经站到了风口上,站到了行业潮头上,所以我认为,收获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