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了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汇聚资本市场正能量,证券时报日前正式启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由本报社长兼总编辑何伟领衔,拟走进100家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探访中国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公司、好企业家、好故事。

第76期盛和资源:从小小冶炼厂到稀土产业链龙头 参股全球第二大稀土矿

公司成长于国内,着眼于全球,兼顾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营活动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澳洲和非洲,目前已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等地投资设立多家子公司。公司2017年成功竞标美国最大稀土矿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且生产稳定。

第76期

盛和资源:从小小冶炼厂到稀土产业链龙头 参股全球第二大稀土矿

公司成长于国内,着眼于全球,兼顾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营活动遍及亚洲、美洲、欧洲、澳洲和非洲,目前已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等地投资设立多家子公司。公司2017年成功竞标美国最大稀土矿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且生产稳定。

上市后,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联合了行业内的精英企业,收购了晨光稀土、科百瑞、文盛新材三家子公司。公司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规模和体量起来了。产品品种上,原来公司在四川只涉及到轻稀土这块。通过重组,公司轻重稀土兼具,产品更加丰富了。

另外,通过和文盛新材的合作,公司打开了锆钛市场。公司以稀土为基础,向三稀元素进行了一些拓展。这块也是通过上市平台的力量,如果没有上市的机遇,没有金融杠杆的作用,要让企业靠自身积累去做,这个难度很大的。

所以就公司整个的发展过程而言,应该说公司创立是第一步,借壳上市是一大步,重大资产重组则让公司更上一层楼。通过这三大步,奠定了现在盛和资源的基本发展格局。

上市以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公司通过上市,逐步参与到行业的整合进程中去。对国家政策高度的理解上来了,通过对企业责任感的发掘,整个企业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也都上来了。

王冰洋:重组之后公司与相关企业的协同情况怎么样?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胡泽松:2017年2月,公司完成晨光稀土、科百瑞、文盛新材三家子公司的重组。这对盛和资源来说应该是一个实现飞跃的标志性事件。通过重组,企业整个规模有一个大的飞跃,产品的品种更加丰富了,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

公司发展迈上一大台阶,整体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市场影响力起来了,现在国外的客户感觉到盛和资源这几年整个的实力增长起来了,效果不错,我认为融合得很好。

混合所有制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王冰洋:公司是国家倡导的、稀土行业独具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根据公司在年报的表述,混合所有制是公司发展的灵魂。能否分享下这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胡泽松:公司混合所有制也是历史形成的,盛和资源初创时,是由综合研究所作为主要的发起人。研究所跟其他企业不一样,它的权力要素的属性低,从一开始就没有绝对控股。

现在回头来看,它的理念是先进的,就是发展要素集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要素集成,我觉得这个是混合所有制最好的一个模式。混合所有制,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源动力。

混合所有制也让公司成为一个很好企业家合作平台。建立企业家合作机制是盛和资源的一个长期发展战略。在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之后,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加入到盛和资源大家庭。这些企业家在他自己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本身就是行家里手。企业家进来之后,通过公司的企业家共享合作机制,让他们的事业生命在延续,继续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把大家的愿景联系起来。这也是盛和资源做大做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捷径。

我们混合所有制企业里面,不光是现在,包括未上市之前,股东都是平等协作。大家只有股权的差异,没有其它的差异,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体。混合的结果不是简单的混合,它不是个乳浊液,它是个溶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很多投资者担心我们的股权问题,认为大股东的持股才14%左右。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不代表控股股东地位不稳定。公司是以国家资本为控股股东的典型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混合所有制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混合所有制,公司充分发掘企业内在动力,最后形成事业控股,发展控股,而不是权力控股。有了发展的共识,大家就会众志成城,就是铁板一块。

微信图片_20181028171007

看好稀土行业发展前景

王冰洋: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稀土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目前稀土价格变动情况如何?

胡泽松:稀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而且是非常大的行业,这个是基于全世界的共识。无人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各种各样的智能体系,都离不开稀土。

镨和钕是引领性的稀土元素,所有的电机如果不用稀土,它的尺度也好,功能也好,就会大大降低。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尤其智能制造这块,将对稀土的发掘利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一个必然的东西。

可以说,目前稀土不再是工业味精了,味精是可加可不加。现在的趋势是,要达到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离不开稀土了。所以现在我们稀土企业也必须为迎接这个发展做准备,集聚力量。

随着稀土应用的不断拓展,大家对稀土的释义也有了新的认识,稀土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时代制造强国的关键性基础材料。从国家战略策略而言,目前稀土产业仍处于需求侧阶段,对此,宜针对性采取一些政策措施。

稀土价格方面,目前整个国内外的格局在发生变化,包括稀土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稀土价格不太可能像2010年、2011年那样的一种爆发式的、非理性的增长,它一定要回归到一个合理的价值。但比起当时乱采乱挖的时候,目前稀土价格也是高了若干倍了。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稀土价格是在增长,并逐步保持稳定,稳定性的价格是一个行业健康的标志。

从长期来看,稀土下游功能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业等新兴领域对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持续增长,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使得稀土资源进一步集中,行业发展将更加健康和可控,价格有望进一步上升。

致力发掘全球稀土资源潜力

王冰洋:现在盛和资源是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国家的稀土行业在国际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胡泽松:应该说我们国家在世界上还是举足轻重的,原来八十年代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到目前仍然是我们国家的优势资源。通过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稀土应用技术也上来了,当年我们的稀土以出口为主,现在基本上是以国内利用为主,如果说我们供应了全球90%的稀土,其中80%是在国内使用,这是一个大的飞跃,也是稀土产业和稀土人对国家的贡献。

但是,现在我们要特别关注整个稀土行业发展的变化,其中一个便是国内外稀土的权重,我们现在下降很厉害。通过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公开资料来看,中国储量占全球的比重从八十年代的的超过80%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40%。实际上国外这些年稀土资源的开发得到了飞跃发展,中国稀土保持优势任重道远,压力大了,责任大了。

这个可能和社会公众的了解不太一样。现在实际上国外轻稀土发展起来了,重稀土也起来了。以前说重稀土是中国独有的,现在不是,像澳大利亚、巴西,都有了重稀土,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稀土要保持自己的优势,要居安思危。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中国要跟上脚步,进一步在世界上发挥作用,稀土企业、稀土企业家有重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