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发函,同意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2.25%-2.50%区间,加息75个基点。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7月23日-7月29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三只松鼠脱氧剂包装破损致孕妇误食
7月25日,有消费者发视频称,其怀孕的妻子食用每日坚果时发现袋中脱氧剂泄露,视频显示,该网友共拆开3包坚果,均出现脱氧剂泄漏情况。对此,三只松鼠(300783.SZ)官方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误食对人体是没什么害处的,只要多喝水,可以随着身体排出去的。”
当日内,#三只松鼠脱氧剂泄露致孕妇误食#登上微博热搜。三只松鼠官方微博回应称:“公司第一时间与该消费者联系。截至7月25日下午三点,三只松鼠一直尝试与消费者联系,目前仍未联系上。我们非常关切消费者的健康,愿积极配合消费者家属做健康检查,并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和相关责任。”
舆评:
尽管三只松鼠官方微博于当日内进行了回应,但舆论场中相关讨论依然进一步发酵。一方面,公司客服强调脱氧剂成分“无毒”的做法,轻视了食品安全问题,在处理中缺乏责任担当,成为网络讨论的焦点,对公司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公司关于产品问题的解释,被指责为“甩锅”供应商。事实上,三只松鼠代工生产安全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近年来,三只松鼠零食产品多次出现品控问题。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抽检发现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出国际规定180%。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开口松子过氧化值超标。《北京商报》指出,“业内人士认为,依靠‘代工+品牌’模式,三只松鼠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休闲零食行业知名品牌。但这种模式较为关键的点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严格监督,一旦监管层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阿里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
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09988.HK)公告显示,董事会已授权集团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将新增香港为双重主要上市地。在港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将在港交所主板及纽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阿里巴巴表示,鉴于本公司在大中华区拥有大量业务运营,预期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有助扩大其投资者基础及带来新增流动性,尤其是可触达更多位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者。
媒体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二次上市完成以后,亚洲投资者能够分享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因为过去几年看起来交易量并不大。虽然主观上是中概股的自救行为,但是此举还是体现了一个龙头公司的责任感,能提升香港作为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也会带动民间投资的活跃,激发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郑志刚进一步认为,中概股的回归从长远来看,具有积极的意义。
《财联社》:当前,中概股底稿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甚至《加速外国公司问责法》可能通过,这样外国公司问责法的3年期限会缩短为2年,不少中概股可能在2023年起就可能终止交易。当下已有155家中概股被美国SEC纳入预定摘牌名单。
《新京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魏翔也表示,阿里巴巴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从宏观上来看,体现出中国的新经济龙头企业应对多重风险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也说明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信心十足,拟将自身优质资源和国内资本做更深对接。
舆评:
今年以来,双重主要上市成为中概股回港新趋势。除阿里巴巴之外,知乎、贝壳、理想等公司纷纷宣布双重主要上市。阿里巴巴公告发布次日,金山云(KC.US)紧随其后,向港交递交香港双重主要上市申请。双重主要上市的战略决策,有利于相关公司规避跨境监管风险,更好应对单一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媒体认为阿里的选择也出于自身市场考虑,《格隆汇》指出:“香港更贴近阿里巴巴主要业务运营市场,无疑也将成为其加速全球化版图扩张的一个关键落脚点。”
锂电池巨头国轩高科四项违规被监管谈话
7月26日,安徽证监局公布了关于对国轩高科(002074.SZ)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和关于对李缜、潘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决定书显示,国轩高科存在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信息披露违规等四宗违规行为。相关话题迅速引起媒体热议,当日舆情讨论量飙升至2328篇。随后,国轩高科回应称,此次监管谈话不是行政处罚,而是日常行政管理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近期正在推进境外上市事宜。7月29日,国轩高科公告显示,公司发行的全球存托凭证已于苏黎世时间2022年7月28日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7月26日至29日期间,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6831篇,舆情热度于26日到达峰值。
媒体观点:
《央广网》:国轩高科在回复被监管约谈的声明中对发行GDR做了一些解释,其表示公司近期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和瑞交所的GDR发行批复,目前已完成发行并计划于7月28日在瑞士交易所上市。国轩高科表示,未来将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回馈投资者的支持与信任。
《华夏时报》:对于国轩高科存在的多项违规行为,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认为,国轩高科因坏账准备计提、关联交易审批、政府补助披露等信披违规被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和相关责任人员具有警示作用,后续是否会被立案调查还有待观察。
《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尽管最终国轩高科可能并不会因为这次警示函而对业务和财务受到多大影响,但对于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他们来说,合法合规和未来因为信息披露问题而可能导致的海外投资人、投资机构追责必须应予重视,这无疑是一次必要的警钟。(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