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员工持股计划”争议频现!风险点在哪,上市公司该如何传递方案合理性?

2022-04-06 15:1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2022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疲软,投资者情绪低迷,尽管政策面发力有利于推动预期扭转,但短期内俄乌冲突、疫情反弹等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市场震荡环境下,不少A股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以稳定投资者信心。据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有66家A股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同比增长20%。然而,也有企业因员工持股计划陷入舆论漩涡,引起投资者不满情绪,甚至受到监管关注。如何规避“员工持股计划”的潜在风险点,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

“激励”反成“痛点” 多家公司陷入舆论争议

合理的员工持股计划能保障企业更好发展,但如果上市公司没有设置与公司发展匹配的解锁门槛,将很难说服监管和市场其计划的合理性和公允性,容易引发市场对其存在利益输送情形的质疑,形成重大舆情事件,也是监管长期以来的重中之重。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发现,近年来,员工持股价计划备受青睐的同时,不少公司因此陷入窘境,遭遇“门槛过低”及“利益输送”的质疑。

风险一:“低门槛”员工持股计划引发争议

自2014年证监会制定并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其中,尽管相关意见并未对员工持股计划中考核目标、发行价格进行明确规定,但部分公司过低的价格及考核标准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

2022年2月15日晚间,福光股份(688010.SH)推出名为“追光者1号”的持股计划,这份“零价格”“无业绩考核目标”的员工持股计划迅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新京报》文章质问:“福光股份员工持股计划慷谁之慨,高管获益几何?”中国基金报发文《历史罕见!无条件零成本持股计划,这家A股董监高笑了!》,质疑持股计划是“激励还是福利”。与此同时,投资者社区中,股吧投资者负面情绪日益升级,热评充斥“赤裸裸的收割普通投资者”“圈钱”等留言。同时,该持股计划也迅速引起了监管层面的关注,上交所第一时间下发监管工作函。

福光股份的“余波”尚未褪去,2月19日,东山精密(002384.SZ)发布2022年度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持股计划,公告显示,参加该计划的人数不超过350人,该计划的持股规模为136.61万股,约占本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0.08%。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在公司层面未设置业绩考核要求,除开户费、手续费及有关税费等所需费用外,员工无需支付其他费用。相关情况迅速引起市场与媒体热议,当日内公司负面舆情占比飙升至33.5%。

“低门槛”员工持股计划也引起媒体对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多家媒体呼吁监管严加防范。《每日经济新闻》认为,“《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还不够严厉,这让一部分有明显利益输送迹象的员工持股计划得以大摇大摆出现。”《证券日报》指出,“齐梦林认为,监管应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连续性、薪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严格把关,从防止利益输送的角度压实各方责任。另外,利益输送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监管需要对‘零成本’员工持股计划进行长线监管。”

风险二:董监高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被质疑“利益输送”

近年来,有市场人士质疑,员工持股计划逐渐“变味”。《每日经济新闻》指出,“很多董监高借员工之名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享受低成本购股福利。”不少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公布后,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2021年12月3日,贝因美(002570.SZ)披露《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根据草案,该计划未设定考核指标,董事长谢宏4位高层认购9.68%。12月8日,深交所对贝因美下发问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员工持股计划未设定考核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向激励对象输送利益的情形”等问题。同时,公司相关情况引起市场热议,多家媒体以“利益输送”为关键词对贝因美进行报道。

格力电器(000651.SZ)的“员工持股计划”同样引起轩然大波。2021年6月21日,格力电器发布《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方案发布后受到铺天盖地的质疑,市场普遍认为该方案业绩考核标准低、行权价低、以及董明珠个人占比高。其中,董明珠作为公司董事长、总裁“一人独占近8亿元浮盈”的情况引起热烈讨论。面对市场的众多不满情绪,6月27日下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第二期回购的股份用途进行调整,由原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更为“用于注销”。

转变理念紧跟市场 积极传递员工持股计划合理性

“员工持股计划”的健康有效运作,与方案制定落实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密不可分,也是舆论与监管关注的着力点。根据《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盈亏自负,风险自担,与其他投资者权益平等”。如若相关环节设置不当,将对上市公司以及全体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同时也会引发监管问询。

近年来,福光股份格力电器在内的多家公司在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后面临巨大争议,部分方案也是在上市公司作出多项调整后最终才得以成功通过。市场质疑属于常见现象,上市公司如何直面投资者诉求,及时调整方案,向市场传递公司积极处理问题的信号,重拾投资者的信心,是方案能否通过的关键因素之一。

福光股份“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为例,面对监管问询,福光股份做出快速调整,2月17日晚,福光股份公告对持股计划核心条款作出修改,首先,将无需受让方出资调整为受让价格为10元/股,第二,增加了对公司层面整体业绩的考核目标。调整发布后,舆论场从最初的普遍质疑逐渐产生分化,一方面部分媒体持续对此前“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媒体围绕公司做出的调整进行报道,媒体环境由一面倒的“差评”逐渐向中性报道扭转。

究其原因,员工持股计划需要切实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如今全媒体时代,投资者更积极发表自己对持股公司的见解。作为上市公司,需及时转变理念,在计划制定与实施阶段,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避免使公司陷入“利益输送”嫌疑的模糊地带。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股东大会等形式,倾听中小股东诉求,与广大投资者充分交流,传递公司发展理念,尽可能通过沟通加强了解消除误解,必要时,及时优化方案,以更好支持公司发展。(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