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普源精电打造多维增长曲线:参与全球高端竞争,积极推进国产替代

2022-04-06 09:12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普源精电(688337.SH),即将以发行价格60.88元/股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作为国内通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普源精电虽不为大众熟知,但它已在教育与科研、工业生产、通信行业、科工航天、交通与能源、消费类电子等诸多行业拥有众多企业客户,并将为5G商用化及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新基建乃至前沿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创立二十多年来,在一个一度被国际巨头绝对掌控的市场之中,普源精电从中低端产品起步,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拥有了大量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了丰富的技术积累,并最终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实现了在高端市场的突破。而普源精电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多维快速增长,也为中国解决高端技术“卡脖子”难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方案。

事实上,在此次IPO之前,这家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价值的公司,早已备受资本追捧。2020年6月和12月,包括招银、高瓴、正心谷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均已以超过40元/股的价格入股普源精电,彼时的公司估值已高达39.8亿元。

厚积薄发,驶入增长快车道

电子测量仪器的本质原理,是将待测物理量转化成电信号后,考察电信号的特征。普源精电研发生产的通用电子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数字示波器、射频类仪器、波形发生器、电源及电子负载、万用表及数据采集器等。

来自“招股意向书”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普源精电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213.81 万元、30,388.97万元、35,420.72万元和48,394.18万元。其中,2020年同比增长16.56%,2021年更是同比增长36.63%。

而2022年1-3月,普源精电的营业收入预计将在11,960万元至12,210万元之间,同比增长29.46%至32.17%,在疫情依然反复的背景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普源精电近两年驶入增长快车道,首先得益于整个市场的持续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全球和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全球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其中约60%为“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由2015年的658.6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894.6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96%。随着5G的商用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信息通信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全球电子测量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并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124.76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个全球市场的参与者,普源精电无疑也将分享这一红利。“招股意向书”显示,目前,普源精电的销售网络遍及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销售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约为55%。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对普源精电来说,更大的机遇则在于“国产替代”。Frost&Sullivan的报告还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约为300.93亿元,排名前5的企业均为海外企业,共占据了市场约 43.1%的份额,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大多低于1%。

而国家对“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这一“基础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已通过2016年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20年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以及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充分展现。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为了解决高端技术的“卡脖子”难题,电子测量仪器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以普源精电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有望大幅提升。并且,国内市场整体增速也将显著高于全球。Frost&Sullivan报告指出,2015年至2019年,中国电子测量仪器的市场规模以15.0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从171.54亿元增长至了300.93亿元,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22.88亿元。

从一家创业公司,到全球高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国产替代的有力推进者,普源精电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过去二十多年,普源精电始终专注于通用电子测量领域,通过对前沿技术方向不断投入研发,才逐步形成和强化在高端电子测量领域的技术壁垒。

2018年至2020年,普源精电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为14,956.15万元,在三年累计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高达15.74%。而截至2021年6月,其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核心技术20项、已授权专利386项(其中发明专利34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项、软件著作权101项。当然,从“研发”到“产业化”,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端突破,营收利润双丰收

2018年至2021年,在普源精电的主营业务收入当中,在工业生产与制造中广泛应用、被视为测试工程师必备工具之一的“数字示波器”,始终占据半壁江山,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品。而通过示波器产品线过去近20年的迭代升级进程,可以一窥普源精电的成长轨迹。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普源精电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示波器产品。不过,当时,由于国内企业在通用电子测试测量领域起步较晚,技术积累时间较短,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中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优势企业占据。其中,最大的壁垒就是核心芯片技术。

2007年,普源精电做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投入示波器核心芯片研发。而取得重大突破,则要等到10年后的2017年,普源精电推出了“凤凰座”示波器芯片组。2019年,普源精电发布了基于“凤凰座”芯片组的国内高端型示波器,2020年,基于“凤凰座”芯片组的国际高端型示波器面世。

这也使得,普源精电成为“目前唯一搭载自主研发数字示波器核心芯片组并成功实现产品产业化的中国企业”。

而从2007年开始的持续的研发投入,最终也收获了财务回报。2020年,普源精电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81%,原因在于“基于自研芯片组的中高端数字示波器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并且,中高端示波器产品均价较高,使得数字示波器的平均单价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

“招股意向书”显示,2020年,普源精电数字示波器的销量从2019年的43439台增长至52213台,单价则从3107.98元/台增长至3366.45元/台,由此带动销售额增长30.19%。而高端示波器在数字示波器销售总额中的占比,也从2019年的6.95%大幅跃升至2020年的17.34%,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了18.37%。

除了产品销售量价齐升,普源精电数字示波器的毛利率也实现了稳步增长。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分别为48.26%、45.61%、50.65%和51.51%。

“自主研发数字示波器核心芯片”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普源精电打开了全球高端市场的大门。

高端芯片的制造和使用,是研发高端电子测量仪器的重要先决条件。不过,由于竞争和国际贸易环境因素,部分核心芯片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进行采购,由此限制了国内整个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而通过“自主研发数字示波器核心芯片”,普源精电逐步打破了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的制约,其采用自主研发核心芯片生产的高端产品,已成为国内客户替代进口产品的重要方案之一。

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示波器市场规模为78.3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 113.01亿元,而中国示波器市场规模2019年为26.56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42.15亿元。

多维布局,打造新增长曲线

此次IPO,普源精电募集的资金,计划将主要投向4大项目:以自研芯片组为基础的高端数字示波器产业化项目、高端微波射频仪器的研发制造项目、北京研发中心扩建项目、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其中,“以自研芯片组为基础的高端数字示波器产业化项目”,旨在进一步强化普源精电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在现有主营业务基础上,对高端数字示波器产业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扩大公司在高端数字示波器市场的占有率”。

而“高端微波射频仪器的研发制造项目”,则将为普源精电打造一个新的增长点。应用场景与通信行业紧密联系的射频类仪器,有望在5G时代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过,普源精电“现有产品性能仍处于中端产品档次,主要因为公司射频类仪器起步发展较晚,缺少积累”,“未来,将通过高性能芯片方案替代部分高性能射频微波部件,缩小与国内外领先厂商的差距”。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射频类仪器”在普源精电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7.78%、16.47%、15.92%和14.86%。

显然,普源精电希望将示波器“高端突破”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射频类仪器,而射频类仪器是一个比示波器规模更大、毛利更高的市场。

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射频类仪器的市场规模为129.13 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181.39亿元;中国射频类仪器的市场规模2019年为41.11 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1.14亿元。而“招股意向书”则显示,普源精电射频类仪器的毛利率高达70%左右。

普源精电拟扩建的“北京研发中心”将为上述两大项目提供研发支持,而其拟新建的“上海研发中心”,则肩负了新的使命:补齐现有业务结构的短板,“重点围绕现场测试测量仪器进行研发”,“助力公司新产品研发,填补市场的空白,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普源精电“招股意向书”指出,“公司在电子测量产品方面还有覆盖不全面的短板,特别是现场测量仪器,例如手持万用表等电气及环境测试类仪表”,而“电气及环境测试仪表,占据了整个电子测试测量市场16.1%的份额”,“扩展该领域的产品,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打造研发驱动的多维增长曲线,这家国内领先的通用电子测量仪器企业,正在努力缩小与国外领先厂商的差距,而资本市场将为其提供有力的助推。(CIS)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