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证券时报官方新闻客户端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舆情>舆情速览

刚上市就“爆雷”加股价腰斩!奈雪的茶食品安全舆情危机给企业哪些警示?

2021-08-09 15:35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奈雪的茶打工发现质量问题”的话题冲上热搜,一个月前才敲钟上市的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02150.HK)被曝出多家门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标签不实等一系列问题。

回应被指缺乏诚意奈雪的茶登食品安全舆情事件榜首位

8月2日晚,新华社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等多家门店存在食品加工卫生环境脏乱、食品原材料变质、篡改标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8月3日,北京、广东两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对奈雪的茶开展突击检查,对其深圳总部展开约谈。

同日,奈雪的茶紧急道歉,涉事门店停业,接受政府相关部门检查,启动门店自查,并澄清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对奈雪的茶全国186家门店突击检查,未发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但8月4日,深圳突击检查122家门店发现有标签不规范等问题。

奈雪的茶在此次事件中,采用了道歉、停业整改等举措,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并无因新闻报导所提述的事项受到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任何行政罚款。”但是,从奈雪的茶首次回应内容来看,主要是在描述企业的内控机制,并选在凌晨5点左右发布,被认为缺乏诚意。无论是互动平台的评论,还是媒体的报道,负面的声音依然占据主导,认为奈雪的茶的回应更多是在撇清责任。投资者也在二级市场用脚投票,8月3日,奈雪的茶股价大跌10.83%,当日收盘价与上市相比接近腰斩。

事实上,奈雪的茶并非第一次出现此类问题。2019年,被曝深圳市场监管部门对门店随机抽查发现,员工未按要求佩戴口罩,储物柜玻璃门无法锁闭等问题。2020年,奈雪被曝南昌某门店购买的欧包变质,店员未如实告知生产日期等问题。截至8月8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其投诉共有386条,其中相当部分都和食品安全问题有关。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誉云系统数据显示,自8月2日新华社发文以来至今,公司舆情热度迅速上升,与奈雪的茶相关舆情报道高峰集中在8月3日,事发后一周,相关文章报道量达16470篇,其中负面占比达72%,远高于一般上市公司负面舆情事件。

在此期间,媒体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奈雪的茶及同类门店接受检查”、“被约谈”、“立案调查”、“食品安全”、“脏乱差”。

今年以来,陆续出现多起涉及食品安全的舆情事件,涉事方包括“三只松鼠”、“蜜雪冰城”、“杨国福”等多个知名品牌,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对相关事件事发后一周内的舆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情况如下:

舆情.png

在数据可以看出,奈雪的茶舆情报道量远高于其他舆情事件。究其原因,一方面,作为刚刚上市的新经济个股,同时也被称为茶饮上市第一股,奈雪的茶享有更高的市场关注度;另一方面,此次事件首先由新华社报道,影响力较大,且监管部门在全国多地对奈雪的门店进行检查,在舆论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奈雪的回应不仅未能有效平息市场质疑,反而被不少舆论认为其缺乏诚意和态度傲慢,导致事件热度持续时间较长及负面舆论充分发酵。

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频发企业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近年来,火锅店、奶茶店、面包店等频频被爆出存在卫生差、制作环境脏等食品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大概有企业疏于管理、供应链长且杂、制作工序复杂等方面。

目前,餐饮店主要分直营和加盟两种经营模式。奈雪的茶采用的是直营模式,由总部投资经营,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统一核算。即便如此,奈雪的茶还是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一边是看似近乎严苛的管理制度,一边是不断被曝光的食安问题,回顾奈雪的茶发展历程或许可以为这一矛盾现象找到答案。奈雪的茶从2015年12月成立到今年6月最后一天港股上市仅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仅2018年一年,奈雪的茶新增门店179家,相当于两天开一家新店,截至2020年底,奈雪的茶在全国66个城市拥有489家自营门店,并有9069名全职员工,每家门店平均员工数量为21位,高速扩张的步伐增加了奈雪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新式茶饮的供应链长、参与主体多,在原料供应、加工、物流运输等环节均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由于奶茶多使用鲜奶、鲜果等储存周期短的材料,原材料运输、储存、制作等环节均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加之产品制作流程复杂,且多为手工操作,这又增加了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可控因素。

从过往事件来看,舆论对食品安全的问题往往是零容忍态度,一旦出现相关问题,热度往往爆炸式上升,且舆情热度的持续时间与其他舆情事件相比更长。由于消费者对事件真相的了解不够彻底,往往下意识的持有负面态度。食品安全问题的涉事企业也会被相关利益方出于谋取不当利益的动机,故意抹黑或者夸大食品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格外重要。在此,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总结出以下关键点:

1.企业应借助舆情监测系统,时刻关注自身舆情,发现与自身相关的敏感舆情后要及时重视,不应抱有侥幸心态。

2.应对舆情需建立突发应对小组和工作机制,仓促应对和轻率发声往往授人以柄,不仅不能化解舆情,还容易产生次生舆情。

3.出现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时要第一时间核实,如果属于不实信息,要及时、果断的辟谣,如果不能在早期及时果断辟谣,一旦贻误时机,谣言造成重大影响之时,再采取措施应对也会变得事倍功半,还会伤及自身公信力。

4.一旦核实到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属实,需及时诚恳致歉,对相关责任人问责,并考虑将整改措施公之于众。

5.配合监管部门建立食品安全机制,及时将自身情况向监管说明,并邀请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调查。对于恶意造谣者,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为你推荐

国庆长假露营又“翻红”?这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在今年国庆节日期间,本地游仍是假期出行主流方式的背景下,露营市场热度延续成为共识,从OTA平台的数据和销量也能印证这种趋势。
2022-09-3013:02
破净股集中在传统行业,12股市盈率低基本面优
目前破净股滚动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共有246只,估值较低的有振东制药、海航科技、ST广珠等,滚动市盈率均在3倍左右。
2022-09-3012:59
特斯拉否认大幅降价传闻,新能车板块依然被重挫
在特斯拉暴跌带动下,中概股新能源车板块全线暴跌。小鹏汽车盘中一度大跌超11%,股价再创历史新低;蔚来盘中亦重挫超11%,股价创4个月来新低;理想汽车一度跌逾8%。
2022-09-3012:48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在即,A股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9月以来自动驾驶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9月29日,概念股平均跌幅达到7%,跑输同期上证指数。数源科技、东田微、通宇通讯、联合光电、华锋股份等跌幅超过20%。
2022-09-3007:53
  • 证券时报APP
  • 微信公众号
  •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