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快手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更新招股书,快手科技正式进入上市倒计时。
根据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总收入达407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154亿元。主要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其中,直播收入253亿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33亿元,电商、网络游戏、在线知识分享等其他服务业务收入20亿元。
或将成为短视频第一股
短视频作为近几年的大风口,而快手从递表开始就吸引着众多的目光。2020年11月5日,快手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冲击“短视频第一股”。招股书显示,2017、2018和2019年,快手营收分别为83亿元、203亿元和391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7.7亿元、2亿元和10亿元。
在上市前,快手已经完成六轮融资,股东名单豪华。最近一轮完成于2020年初。
截至IPO前,腾讯持有快手21.57%的股权,持股比例最高,快手创始人宿华持股12.65%,创始人程一笑持股10.02%。另外两位创始团队成员银鑫和杨远熙分别持股2.4%和2%。其他主要投资者中,最早的投资者晨兴资本(现已更名五源资本)持股16.66%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DCM持股9.23%,俄罗斯投资公司DST持股6.43%,百度持股3.78%,红杉资本持股3.2%,博裕资本持股2.29%,淡马锡持股0.86%。
根据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总收入达407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154亿元。主要业务收入均大幅增长。其中,直播收入253亿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33亿元,电商、网络游戏、在线知识分享等其他服务业务收入20亿元。
高速增长之下,快手的收入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得益于非直播业务的快速增长,其占公司总收入的份额从2020年上半年的31.5%,上升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37.8%。直播收入则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继续下降至62.2%。
电商GMV单季度近千亿
相比去年11月5日递交的A1申请,2020年第三季度快手在平台业务上维持了良好势头,各项业务数据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个月内,快手的中国应用程序及小程序的平均日活跃用户为3.05亿,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69亿,快手应用上共开展近14亿次直播,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共收获了2.2万亿个赞和1,730亿条评论。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应用上短视频库存累计约为290亿条。
优质内容与社区活跃度也在持续上升。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上总共发生了90亿次内容分享,相比2020年上半年新增30亿次。同时,第三季度还增加了超10亿对互相关注的用户,截至2020年9月30日,快手平台的互关总对数超过90亿。
稳健增长的平台业务,为公司第三季度收入提供了保证。包括线上营销服务、直播以及电商等业务的共同增长,促使第三季度快手单季收入高达154亿元,相当于整个上半年收入的60.7%。其中,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份额的增速最快,从2017年的4.7%一路上升到2018年的8.2%、2019年的19.0%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的32.8%。
除了快速上行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外,源于电商、网络游戏等其他业务的收入在三季度单季也大幅增长了12.2亿元。这部分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快手电商去年第三季度实现了945亿GMV,几乎与2020年上半年持平。作为2018年刚刚起步的业务,直播电商对快手来说目前仍处于培育期。
依托快手强大的内容生态和高粘性的社区氛围,快手电商在平台持续投入下正表现出更大的增长潜力。据艾瑞咨询分析,中国直播电商GMV预计在2025年达到6.4万亿元。
亏损收窄
去年11月5日快手递交的申请版本披露,由于大规模增加在产品推广、品牌营销、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2020年前六个月出现了63.5亿元人民币的首次经调整亏损。
1月15日上载的聆讯后资料集显示,快手2020年前三季度经调整后的亏损净额为73.9亿元。以第三季度新增10.4亿元亏损计算,平均月亏损不到3.5亿元,而在2020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还约为每月10.6亿元,月均亏损额已出现收窄态势。
高投入帮助快手更好地打造整体生态系统,提升竞争力。2019年中上线的快手极速版,于2020年8月突破1亿日活跃用户。
虽然仍处亏损状态,但快手稳健的增长势头正在抵消部分新增投入成本,尤其是亏损减少的同时,快手营收、日活跃用户、社区活跃度指标均保持了增长。
除了线上营销服务和电商的快速增长,快手自2016年启动商业化后的直播业务多元增长,主要收入来源也正呈健康均衡态势。
快手聆讯后资料集显示,丰富多元的内容基础,以及配套技术、数据和业务层共同支撑起繁荣的生态系统。平台上各方协作,使得生态系统的参与者之间产生了无数的交互并形成了显著的多边网络效应。
在内容生态基础上,快手正在提供更多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娱乐、线上营销服务、电商、网络游戏、在线知识分享等,并通过投资和并购不断探索和扩展空间。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