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巨头成香饽饽 估值业绩才是价值的“锚”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许孝如2022-05-18 02:03





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5月17日,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多只热门恒生科技股强势上涨,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超过5%,投资者信心显著回暖。

投资者情绪的转变源于两个直接原因:一是,5月16日,摩根大通意外集体上调了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评级及目标价,而在今年3月,摩根大通称这类股票“不可投资”;二是,美股13F报告昨日全部披露结束,华尔街巨头纷纷抄底中国互联网巨头。比如,一季度,摩根大通的旗舰基金大举加仓京东,桥水基金增持阿里、拼多多、百度等,富达国际则大举增持美团、京东。外资们用真金白银“抄底”,可谓“全面转向看多”。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巨头面临业绩下滑的挑战,市值纷纷出现下滑。不过,回顾历史,每次“危机”都孕育着机会。投资者应正视互联网科技股的高波动特性,坚持研究企业基本面,把握长期价值。

投资者长期的盈利来源,主要由两方面决定。首先是当下估值,这决定了投资成本。经过一轮下跌后,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估值大幅回落,性价比凸显。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当前无论是中金构建的市值加权中概股指数或是纳斯达克金龙指数的指数12个月前向市盈率,均已跌至长期历史均值一倍标准差以下,估值已经处于明显低位,但指数的盈利预期仍处于下修通道。

一季度大幅加仓中概股的景林资产也表示,市场已体现大部分的负面因素。“翻多”的摩根大通则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摆脱各种不确定性,将受到短期及长期基本面因素的驱动,未来头部公司的股价或将超预期上涨。

其次是未来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决定了长期盈利空间。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未来所有自由现金流的贴现。长期来看,中概科技股的走势仍由业绩主导。最新一季报显示,中概互联网企业的基本面并未存在明显问题,盈利能力稳健。

企业能否长期生存,重要的是商业模式是否足够清晰。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都是在激烈竞争中逐渐走向成熟的,不仅提升了社会的运转效率,还在不断创造社会价值,其内在价值终究会回归。

守得云开见月明。黎明前往往最黑,但熬得住的人将会获得最多的收获。在投资中,唯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轻易被市场情绪波动所影响,坚持价值投资,才能获得长期的投资成功。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