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物制造之东风 凯赛生物登陆科创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秦然2020-08-12 10:04

8月12日,新型生物基材料“独角兽”公司凯赛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至此,投资者们将与这个手握生物材料合成商业化技术的企业在二级市场初次见面。

招股书显示,凯赛生物此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4166.8198万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55.61亿元,照此估算,凯赛生物上市后市值预计556.06亿元,有望名列科创板公司市值“TOP”之列。

科创板企业中手握“黑科技”的企业那么多,为何凯赛生物能够预估市值高企,并已与杜邦、艾曼斯、赢创、诺和诺德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要从凯赛生物的生物制造技术平台下的“独家”产品说起。

自主研发“独家法门”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凯赛生物的主要产品为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长链二元酸,材料行业的外行可能无法理解这串长长的专有名词,简而言之,这种材料需要化学方法生产合成,合成后的产品可以用来合成香料、药品、特种尼龙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学品,平时生活中衣食住行医都可能用到,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不过,这种特殊化学品的原材料生产技术却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掌握。以聚酰胺为例,作为五大工程材料之首,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电绝缘性、耐油性、耐化学品性和成型加工性,已广泛应用于机械、交通、仪器仪表、电气、电子、通信、化工及医疗器械和日用品中。

而近些年来,聚酰胺中占比颇大的聚酰胺66基础树脂价格持续上涨,据业内推测,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汽车和电子电器工业的快速发展,聚酰胺的市场需求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国际石油价格与供给的频繁波动,也使得聚酰胺供应不稳定。

最为关键的是,聚酰胺66基础树脂的原材料——己二腈的生产技术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所掌握。在如今的复杂形势下,一旦其供货来源、价格波动以及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聚酰胺66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相当重视,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的通告,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保监会三部门联合建立并开展试点工作。以上通告中,橡塑材料共有10种,聚酰胺材料就占了4种。

借此东风,在经过20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后,凯赛生物成为突破聚酰胺产业链贸易壁垒的科创板“独角兽”公司,其自主研发并已完成产业化的产品生物基聚酰胺PA5X系列,可在多数情况下取代曾经被垄断的原材料,并且更加环保节能,为国内相关行业和企业开辟了新赛道。

核心产品绿色节能 搭乘生物制造产业东风

凯赛生物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技术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何谓生物制造技术?引用凯赛生物董事长兼总裁刘修才在上市路演中的表述,“生物制造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化学法生产工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生物制造技术能够借助可再生资源生产,实现以生物化工技术替代石油化工技术,将根本解决全球对石油化工材料的高度依赖。

此前,国家发改委《“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指出,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到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在生物制造产业进入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快速成长阶段之时,生物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明显向好。以聚酰胺为例,以往长链二元酸以化学法为主,生物发酵法生产长链二元酸技术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由欧美公司发明,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技术落地。上世纪90年代,凯赛生物创始人刘修才自耶鲁大学学成后,作别美国大型药企高薪高职,归国研究和创业。2001年凯赛生物在山东济宁金乡投资设厂。

2007年,陈远童以“长链二元酸的研发与工业生产”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到了奖励和表彰。2010年,凯赛生物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超过化学法,占据全球过半份额,与杜邦、德固赛、瑞士EMS和阿科玛等多家跨国化工巨头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2018年,凯赛生物的长链二元酸获得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创立20多年,凯赛生物2016年到2018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2.2亿元,拥有多达62项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和非专利技术。

目前,凯赛生物的商业化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在凯赛生物IPO线上路演时,刘修才表示,从产业链优势的角度,凯赛生物产品已覆盖缩聚型聚酰胺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及聚合产品,并且通过生物法能够生产从碳九到碳十八(目前以DC12、DC13为主)的各种链长的二元酸,具备开拓多个潜在市场的能力。如十三碳二元酸的推出使得麝香T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市场规模有效扩张。

此外,凯赛生物结合自有的生物基戊二胺产品,具备通过不同单体组合得到更多高性能聚酰胺的基础。如聚酰胺56产品性能接近通用型聚酰胺66,戊二胺与长链二元酸(十六碳以上)聚合得到的长链聚酰胺产品具有接近聚酰胺11、12的低温柔韧性能,凯赛生物拥有完整的平台,可以生产一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

而在另一方面,凯赛生物产品的绿色效应也很明显,根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统计,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

凯赛生物凭借生物基戊二胺的独特优势,将打造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平台,并将进一步聚焦其材料改性、纺织等应用开发领域。

在业内大多数企业目前停留在输出技术解决方案阶段时,凯赛生物的生物基聚酰胺产业化生产意义重大,从未来发展高度考虑,凯赛生物已经为未来的攻城掠池建好了稳固的技术护城河。

业绩靓丽科研强大 支撑未来上升空间

从目前招股书透露的信息来看,凯赛生物核心产品稳定增长,在研技术也有多项储备,为未来潜在的增长有力续航。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凯赛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63亿元、17.57亿元、19.16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分别为6456.02万元、8639.38万元和9015.9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4%、4.92%和4.71%,占比较为稳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是3.33亿元、4.66亿、4.79亿元。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主营业务占营收比例较大,以2019年财务业绩为例,2019财年营业收入19.16亿元,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占当年应收比99%以上。在月桂二酸(DC12)市场,凯赛生物已经占据全球90%以上份额。这被业内解读为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优势,未来或有更多定价话语权。

而毛利率的增加也显示出凯赛生物竞争力不断提升:2016年到2019年年报,毛利率由36.14%上升到48.01%,而毛利率的增加也与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毛利率变动基本吻合。据凯赛生物表示,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从事化学法生产的主要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及环保监管要求日益提高,公司在该产品的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

而从凯赛科技的产能方面来看,两大产地金乡和乌苏分别位于山东、新疆,当地具有原材料、能源等资源丰富、价格较低的优势。此外,凯赛总部及主要研发实验室设立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地区,长三角及其周边省份相关产业链较为完整,下游企业数量较多,便于吸引高端人才。此外,凯赛生物还在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设立了子公司从事境外销售。

占据技术高地、产品格局良好、财务基础雄厚,凯赛生物集齐了高市值企业的“三宝”,又刚好搭乘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技术行业的东风,目前凯赛生物正在快速上升通道中。凯赛生物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本次大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的相关投资项目,意在扩大主营业务的规模。可以想象,如果凯赛生物的在研发技术借融资之机完成工业化应用,那对于凯赛生物来说,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 杜羽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